每年兩會,有關中國經濟的話題都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兩會前夕,習近平主席強調,做好2017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努力提高經濟運行品質和效益;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有效進展。在世界經濟整體低迷、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未散、多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外專家學者對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成效和中國倡導自由開放全球經濟的理念和成就作出積極評價。
“超過30%的全球經濟增長歸功於中國的經濟發展”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數據,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保持了中高速增長,速度繼續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最前列。按2010年美元不變價計算,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2%,仍居首位,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6年的4個季度,中國經濟用6.7%、6.7%、6.7%、6.8%,畫出了一條平穩增長、略微上揚的增長曲線,繪就了2016年中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圖景。在全球發展和治理屢屢出現“黑天鵝”事件的情況下,中國穩中求進的態勢無疑讓人心安。
世界銀行近日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17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2.7%,比該機構去年6月的預測值低0.1個百分點。報告説,全球經濟仍面臨不斷增加的下行風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保持穩定讓全世界感到安心。”巴西瓦加斯基金會研究員埃萬德羅·卡瓦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目光長遠,在過去幾年裏出臺了一系列面向未來發展的政策措施。今年中國兩會即將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為中國人所關注,也為全世界所矚目。
2016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8%,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51.6%,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6%,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如今主要依賴消費,這是健康的轉變。國家鼓勵創新、創業,新的力量、新的動能不斷發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不斷提高,經濟增長也愈加穩定和可持續。
“即使在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依然表現搶眼,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這對於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説頗為不易。”埃及開羅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薩利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這體現了中國領導層的執政智慧。
“過去幾年中,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是顯著的,超過30%的全球經濟增長歸功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柏林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學研究部主任克裏斯坦·德瑞格爾告訴本報記者,中國也從全球化和開放的市場中獲益,這有利於中國向更注重消費的增長轉型。
德國歐洲管理與技術學院(ESMT)執行院長歐拉伕·普略特納爾告訴本報記者,中國經濟6.7%的增長率帶來的經濟增量是奧地利這類國家經濟總量的近兩倍,而尤其讓他關注的是,中國政府在環境治理、提高空氣品質方面投入得更多,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質,給老百姓帶來了幸福感。
“經濟結構轉型取得的成就,比經濟增長本身意義更為深遠”
對未來有信心,于國家發展無比重要。良好發展氛圍的形成,除了對自身經濟狀況的相對滿意,更來自民眾對國家發展方向的認同。我國適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體現了應對全球經濟發展變局的智慧,在發展理念上佔據了先機。經濟新常態的提出、L型增長的判斷,不僅源於對經濟發展階段和趨勢的準確把握,更是基於“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主動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中墨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恩裏克·杜塞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持續穩步推進的改革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取得的成就,比經濟增長本身意義更為深遠,中國經濟的技術含量和生産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普略特納爾表示,隨著廉價勞動力優勢的消失,中國政府和企業正在尋找新的發展道路。在“十三五”規劃中,中國的製造業轉向“品質”和“創新”。“中國製造2025”既是口號,也是未來發展核心。
“中國正在逐步實行産業轉型升級,這對於保持經濟的競爭力是非常必要的。”薩利赫説,中國正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也提供了重要動力。埃及可謂“百廢待興”,非常期待能夠學習中國經驗,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産能合作促進經濟發展。
“未來,一個基於消費增長的經濟模式將讓中國成為世界經濟新的驅動力。”德瑞格爾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有效工具,沿線各國應當積極參與其中。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前財政部部長助理南森·希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中國經濟政策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的平衡增長十分重要。進一步促進服務業和消費增長以及提高國有企業效率,對中國取得可持續增長的中期目標具有關鍵作用。
深度融入世界,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習近平主席前不久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的重要演講,清晰地表明瞭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立場。中國在倡導和推動國際貿易便利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讚譽和響應。
南森·希茨認為,在全球經濟中,中國作為利益相關方並在國際經濟組織中擔任領導地位至關重要。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持續增長必然要由國內需求推動,中國也日益成為全球需求的重要源泉。同時,中國參與包括二十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在內的重要機構,並承擔領導責任,作出的貢獻也越來越多。
2016年,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7900家,同比增長5%;實際使用外資1260億美元,增長4%;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1701億美元,增長44%。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德國財政部前國務秘書海納·弗拉斯貝克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良好有效,吸引了很多海外投資,也有很多外國企業到中國生産。目前中國通過“走出去”戰略,與國外企業聯合應用先進技術,並注重自主開發掌握更多技術。
許多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通過基建、港口、公路、核電和水電設施等專業領域的建設,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帶來了極大便利,為該地區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杜塞爾説,從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視角來看,我們一直見證著中國企業在這一地區的快速成長,以及他們在電信技術、汽車零配件産業鏈等領域的技術突破。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資本”“中國標準”……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國,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我們期待中國兩會傳遞出更多積極信號,為中國引領世界經濟發揮更大作用。”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中文部主任黃斌的話代表了世界對中國的期待。
(本報北京、裏約熱內盧、華盛頓、開羅、柏林、墨西哥城、曼谷3月5日電 記者黃髮紅、龔鳴、陳效衛、王如君、王雲松、馮雪珺、王驍波、張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