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注中國兩會:中國為全球經濟注入正能量

2017-03-06 04:24:4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韓基韜

  世界關注中國兩會(環球熱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刊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稱,2017年,當西方各國內部政治力量的對立成為“新常態”,世界開始把眼光轉向中國。關切中國,成為各國關切自身利益的必需。

  兩會這一中國國內一年一度的政治大事,早已成為世界觀察中國治國理政理念、經濟外交政策、社會民生關切的重要窗口。現在,中國已經進入“兩會時間”,世界的目光自然而然轉向了東方。

  中國為全球經濟注入正能量

  對世界而言,中國的經濟無疑是他們關注的重中之重。

  美國彭博新聞社發表文章稱,“總理記者會”“政府工作報告”“外長記者會”等都是中國兩會中的重頭戲,令人期待,而政府關於今年GDP增長目標的措辭尤為值得關注。

  美聯社也對中國兩會予以了關注,認為兩會將有助於外界對中國宏觀經濟走勢進行分析和判斷,預計“金融穩定”和“可持續增長”將是重要議程。

  來自世界的關注理由十分充分。作為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量的主要貢獻者。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突破70萬億元人民幣,增長6.7%,經濟增速重回世界主要經濟體第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估算,全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9%。

  IMF還指出,中國將是推動今年全球經濟加速復蘇的關鍵因素。該組織在維持今年全球3.4%經濟增速預估的同時,將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0.3個百分點至6.5%。

  “我們的讀者尤為關注中國的經濟政策以及中國政府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因為這兩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今年全球貿易和投資規模。”埃及《金字塔報》記者薩米·卡姆哈維説。

  英國路透社在財經消息中重點關注了兩會開幕前的中國資本市場表現,並援引分析師的話表示,投資者希望中國兩會能釋放出更多利好消息,推出一些“超出預期”的改革政策。

  韓聯社最近公佈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中國2017年經濟增速的預估情況,稱將處於“十三五”規劃設定綱要的範圍之內。由於近期中國各項經濟指標顯示發展態勢良好,經濟預期向好也帶動中國股市走強。文章援引專家的話指出,中國將繼續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推進結構調整,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稱“這對韓國是利好因素”。

  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鮑勃·卡爾認為:“沒有中國的發展世界經濟會陷入危機,這是中國可以給世界帶來多大變化的最好證明。在我看來,從現在到2030年,中國預計會有6.5億人口進入到中等收入階層,這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公司來説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尤其像澳大利亞的公司。世界經濟的發展走向將由中國來引領。”

  正如分析指出的,中國經濟正踐行“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告別粗放擴張、謀求內生增長的同時,向外界輸出寶貴的需求和資本,緩解了總需求的不足,加速世界經濟再平衡。

  “中國方案”事關眾人福祉

  近年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力推互聯互通,積極籌建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支持新興國家提高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份額和表決權,編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國方案”以其巨大包容性、普惠性而得到眾多國家積極響應。正如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行長蘇馬·查克拉巴蒂所言,亞投行等“中國方案”將為國際體系提供更多健康的國際“推動力”。

  鮑勃·卡爾也説:“‘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和全亞洲發展是極其重要的,它給亞洲帶來經濟發展機遇同時又是聯接中國和歐洲之間有建設性的紐帶。我認為‘一帶一路’前景廣闊,‘一帶一路’可以把中國的增長和繁榮帶到世界的其他地方。”

  俄塔社駐北京記者羅曼·巴蘭金接受媒體採訪時説:“多年來,世界都驚訝于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後,國際社會密切關注中國如何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儘管遭遇內外各種困難,中國政府並沒有放棄一些大型倡議的落實,例如‘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都事關許許多多人的福祉。”

  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發表文章稱,中國提出的世界和區域經濟的“中國方案”令人感興趣。文章稱,近年來,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和主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很多國家積極參與中國的倡議,因為他們看到中國的舉動並非“另起爐灶”建立自己的體系,而是積極配合現存的國際經濟體系,提供必需的和相應的補充。或者説,中國所做的是在強化現行國際經濟體系,而這正是世界所期待的。

  塞爾維亞記者亞歷山大·諾瓦契奇指出,中國倡導的全球經濟治理變革和“一帶一路”毫無疑問會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詞”,“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塞爾維亞將獲得發展經濟所需的投資和技術。”

  世界變局呼喚中國擔當

  當今世界,經濟低迷失衡、西方出現治理危機、“黑天鵝”事件頻出、各種不確定上升……世界正處於重大變革的十字路口。

  不過,正如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指出的,全球化作為世界公共品,需要由大國來提供。儘管各國都可以從全球化獲得不同程度的利益,但並不是任何國家都有動力或能力來維持全球化。

  世界把期待的目光轉向了中國。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文章就直白地提問:在美國和歐洲瀰漫強烈反全球化情緒的局面下,中國能憑藉一己之力捍衛全球化嗎?文章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達沃斯講話中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中國已經加緊努力建立新的全球治理多邊機制,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對多邊主義的興趣日益增強,這一點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有志於應對全球性威脅的人們。例如,瑞典的“全球性挑戰基金會”3月要在中國推出一項重大舉措,這是其集思廣益以期構建新的、能夠應對全球性威脅的全球治理架構的努力的一部分。

  中國也在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中國努力倡導並帶頭實踐合作共贏、共商共建共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為國際治理貢獻了更多和諧共生的動力。

  日本經濟界最大行會組織經團聯(日本國家政策諮詢機構)首席經濟學家青山週日前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中國的發展不僅是自身問題,更影響著整個世界。在美國總統換屆、歐洲各國大選年等不確定因素多發之際,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對世界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中國正在為全球治理髮揮越來越重要的引領作用,國際社會應該歡迎中國提出的原則和倡議,中國夢與世界夢已日益聯繫在一起。”這是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的生動總結。

  羅曼·巴蘭金説,外國媒體越來越關注中國外交,是因為中國在解決許多全球事務中的角色不斷加強,例如向爆發危機的國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推動巴黎氣候協定達成等。巴蘭金贊同中國尊重每個國家發展和生存權利的觀點,認為中國在國際舞臺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

  “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中國的崛起會促進世界的轉型。”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説。本報記者 張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