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較真兒”委員徐曉蘭:製造業只有創新一條路

2017-03-06 16:38:44|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谷士欣

  

  全國政協委員徐曉蘭

  2017年1月,太鋼集團成功研發出圓珠筆頭球座體所用的“超易切削鋼絲”,打破了我國圓珠筆頭原材料依賴進口的局面。這個消息讓徐曉蘭深感振奮。

  2010年,作為科技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徐曉蘭參與了全國政協組織的科教文衛體調研。任務之一就是調研圓珠筆。“調研的時候還在想,一支筆有什麼核心技術去調研?”實際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圓珠鋼筆生産國,我國生産鋼筆的核心材料高度依賴進口。

  “一調研還真嚇一跳。我們國家一年生産製造430多億支筆,相當於給全球每個人一年提供6支筆。但是三大核心技術都沒在手裏。”徐曉蘭提到的三大核心技術分別是圓珠筆頭球座體、球座體加工設備以及墨水。“綜合起來,90%以上,三大核心技術全是依賴進口。通過調研報告,提出了國家的科研經費給予支持來攻克這些核心技術。同時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讓企業參與創新。”徐曉蘭説。

  “這幾年一直在持續跟蹤(這件事)。現在我們已經有了生産球座體的材料,有了加工設備,墨水也已經批量出口。”徐曉蘭説,“通過筆你就能看到,傳統的製造業只能依靠創新,只有這一條路。”

  作為連續履職兩屆全國政協委員,徐曉蘭最大的感觸就是自己變成了“雜家”,“原來只看到自己工作的領域。當了委員之後,我們關注的既有國家的大事,也有身邊的小事。”

  作為政協委員,徐曉蘭認為最重要的是能看到一些問題並敢於提出。提出問題不是結束,還一定要提出可實施的解決辦法,“要有這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

  “認真”二字就像已經刻在了徐曉蘭的腦海裏。怎麼當好委員,怎麼更好地履職,徐曉蘭認為,這些都離不開“認真”。“一方面要認真調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知道問題所在,才能知道提出什麼樣的解決辦法是可行的、可實施的。同時,也能看到真實現象。”徐曉蘭對記者説,“另一方面,不是我提了提案,相關部門回復了,這個過程就結束了。更重要的是答覆得怎麼樣,他們是否的的確確在考慮這些問題並且再解決問題。”

  徐曉蘭給記者舉例説:“有的部門會説我們已經研究了、也出臺了什麼政策。如果我沒有看到相關的政策或解決得實效,我會實事求是反饋。我們的提案辦理不能‘文來文去’,最重要的是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一年不行二年,直到問題能得到解決”。

  重視智慧機器人大産業  抓住戰略發展機遇期

  從1986年至今,徐曉蘭一直在電子信息領域鑽研奮鬥。據她介紹,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和産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用、從用到好的階段,現在已經逐步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産業,更是促進‘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核心力量。“當初電子信息領域發展比較落後,很多核心技術都是嚴重依賴進口。雖然現在還有一些技術需要進口,但是很多核心技術不斷地在創新、不斷地追趕,一點點補短板強基礎,有些核心技術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的地位。”徐曉蘭介紹道,“今天來看,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走過了一條非常不容易之路。”

  根據“中國製造2025”戰略,我國將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慧製造列為未來5到10年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之一。

  徐曉蘭認為,機器人能夠在不適於人類勞動的環境中替代人類工作,再加上我國人口紅利正在不斷消失,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找不到工人,多種因素促使機器人“火了”。“在生産環境比較惡劣、勞動強度大、大批量生産、品質要求比較高的領域是最容易出現機器人換人的現象。但是機器人也要依靠人設計、製造、生産出來的。去年我做過一個調研,生産一個機器人會帶來4類勞動崗位的增加。”徐曉蘭説。她建議道:“一方面我們關注到了機器換人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我們要牢牢抓住機器人製造業,我國已經是工業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國,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將更加廣闊,機器人也是我國實現智慧製造的有力抓手,一定不能錯過這樣的發展機遇期。”

  其實,用機器人替換人,這樣的做法引起了很多的爭議,不少人認為這種做法造成勞動力失業,形成失業潮。徐曉蘭認為從表面上看的確如此,但是實際上,用機器換人是在“逼迫”産業升級,在新的領域創造更多的勞動崗位。“表面上看,機器人把人給換掉了,造成了失業。但是如果我們能把機器人等智慧製造業的核心技術、生産工藝,包括材料、加工、製造,以及服務業都牢牢抓住,又將會是一個龐大的製造業領域。這個領域又會增加更多勞動崗位。”徐曉蘭説。

  徐曉蘭告訴記者,我國不能錯失新一輪智慧製造業的發展機遇期,“我們不能走簡單的機器換人的道路,一定要把智慧機器人這樣的大産業抓住。”

  據徐曉蘭介紹,智慧製造的核心在智慧,需要很多相關技術去實現。因此,徐曉蘭提出,在人工智能2.0這樣的大規劃下,要了解清楚我國在智慧技術、産業佈局、基礎工藝、基礎原材料等方面的薄弱環節,“如果不知道我們到底缺在哪,那怎麼去補呢?就會出現要麼一哄而上,要麼核心技術依然受制於人的現象。我們要梳理出制約我國智慧製造發展的核心技術和産業,找到薄弱環節,有效規劃,通過供給側改革,從而實現産業的飛躍。”(中國青年網記者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