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增收是農業部長深思遠慮的“必答題”

2017-03-08 14:18:47|來源:人民網|編輯:章文君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自2009年履職農業部長以來,無論是“部長通道”,還是“兩會記者會”,韓長賦是最受記者青睞的部長之一。3月7日12時,當主持人宣佈記者會結束的話音未落,幾十名蜂擁而上的記者從四面八方涌向主席臺,希望能再向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追加提問。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本已準備起身離開的韓長賦因一位記者“如何能讓農民因為土地而奔向小康”的追問而駐足,他説:“針對增加農民收入,我們在政策制定、支持生産經營、創造外出務工機會、增加財産性收入等方面,都在為保民增收做工作。”

  如何保障農民增收,不僅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農業部長深思遠慮的“必答題”。

  作為今年農業工作的重點內容,保糧增産、保民增收被擺在了核心位置。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明確,要“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將其擺在全年工作的重要位置。

  保障農民增收年年講,但今年再提則意味深長。早前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培育農村農業發展新動能,強調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不改得對,市場説了算;改不改得動,農民説了算。

  數據顯示,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雖然仍高於城鎮居民,但較往年已明顯放緩。預計2017年多數農産品價格仍將低位運行,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如何真正關注農民、依靠農民,讓農民有活幹、有錢賺是擺在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農産品“豐産難增收”、産品銷售渠道單一、涉農保險薄弱等“老大難”問題,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給農民增收帶來了負面作用。如果不能有效應對,不但會影響多年來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勢頭,更給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擺脫貧困帶來不確定性。

  針對保障農民增收的舉措,《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思路是清晰的。“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優質綠色農産品供給”“加強現代農業建設,推進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和品牌創建”“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國家頂層設計上的支撐,是保障農民增收的“四梁八柱”;農業部長的回應與牽掛,體現了政府部門落實政策的態度。

  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是檢驗農業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而作為受益者,農民群體唯有“擼起袖子加油幹”,才能增加收入朝前走。(人民網記者 李彤)

  (原標題:保民增收是農業部長深思遠慮的“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