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脫貧獻計發聲——三位鄉村全國人大代表履職記

2017-03-09 16:09:3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顏觀潮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徐艷清、鄭治):中國目前有貧困人口4000多萬。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這些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在脫貧之路上,來自農村尤其貧困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有著最直接的經驗。3月,他們帶著一系列議案和建議,如加大村集體經濟的産業扶貧帶頭作用、生態扶貧中異地搬遷要增加農民收入、千方百計擴大農民就業等,來到北京參加全國人大年度例會,為全國的扶貧脫貧工作獻計發聲。

  地處中國西南的貴州省,貧困人口全國排第一。然而,貴州多年來為脫貧做出的努力和探索,也成為一種可供借鑒的模式。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王崗村的黨支部書記花全,對此深有感觸。十年前的2007年,王崗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約2000元,是典型的貧困村。經過仔細調研,花全書記決定帶領全村開展産業扶貧,以“鄉村遊”為抓手,開展民族文化展示、採摘觀光等活動。兩年後,王崗村成功脫貧。現在,王崗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經有12000元。

  花全書記介紹説,在王崗村的脫貧過程中,集體經濟,也就是經營生態露天草莓的合作社起到了很大的帶動作用。這個合作社租用老百姓的土地種草莓,也歡迎老百姓參與其中,在裏面幹活,增加收入。花全書記此次帶來的議案,就是建議加大村集體經濟的扶貧帶動作用:“還是要加大這種農村致富帶頭,産業扶貧,比如説村集體經濟,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拉動農村脫貧致富的一個載體來做。你作為村裏面村集體,你發揮不了帶頭作用,肯定老百姓不相信你。”

  王崗村居民以布依族為主,展示布依族的文化習俗和特色餐飲,成為王崗村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花全書記認為,要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來脫貧,一定要抓住特色。花全説:“實際上我們把發展鄉村旅遊,把民族文化放在裏面,它就是靈感,是有靈氣的,它是一種傳承。很多地方發展鄉村旅遊都會失敗,它的特色沒有抓好。”

  王崗村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走出了一條依託産業脫貧的路子。同屬貴州省的貴安新區麻郎村,正在探索依託生態脫貧的路。受當地惡劣的自然條件限制,2014年,麻郎村與其他兩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易地搬遷,建設麻郎新型社區。村民們從原先交通不便的村莊搬出來,住進了漂亮的新樓房,實現了脫貧。全國人大代表、麻郎村黨支部書記劉橋英介紹説:“那個(新型社區)太好看了,它依山而起,(建築分)幾個(特色)組,有仡佬族的,有布依族的,有苗族的。一個山包一個山包,規劃得非常漂亮。”

  搬進新家並不意味就能擺脫貧困。“上樓”之後怎麼辦?劉橋英説,她今年帶來的議案就是生態移民搬遷之後要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劉橋英説:“就是要建議國家加大扶貧力度,多給一些項目,支持這個扶貧搬遷、生態移民搬遷這一塊。群眾有一些顧慮,(搬)走了吃什麼,用什麼。現在要找最有實力的單位和公司,來承擔他們的田地,流轉給他們。(土地)流轉或者(農民)入股。”

  據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介紹,中國有約1000萬貧困人口需要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這些人口大多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生態非常脆弱,人在山上住著就要開荒砍樹、種地、燒柴等等,所以越搞越窮,生態惡化。要把這1000萬人搬出來易地脫貧,是一個大工程,是中國政府下的一個大決心。

  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就業問題是不少來自農村的全國人大代表關注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合陽縣黑池鎮五豐社區南廉村黨支部書記雷溫芳就是其中一個。南廉村位於乾旱少雨的渭北,渭北地區是陜西的“黑腰帶”,煤炭探明儲量200多億噸。今年,雷溫芳帶來的議案就包括對現有的煤炭産能進行就近轉化,建設低熱值煤的發電工程,從而拉動農民就業。雷溫芳説:“現在鼓勵農民進城,農民住到城裏邊他幹啥呢?好多農民説有點錢我現在買套房我住到那(城裏),但(沒有工作)生活不了啊。咱那個煤礦一開要帶動1000多萬農民的,比方説年輕人到那打工,房子一買也好。”

  按照國家的脫貧標準,貧困縣、貧困村的摘帽是貧困人口降低到2%以下。南廉村整體上已經實現了脫貧,然而讓雷溫芳放心不下的是剩下的一些貧困戶。有一個貧困戶,他父親得了腦梗,母親得了糖尿病,孩子讀高中時,雷溫芳就一直通過各種方式支持孩子上學,現在,這家的孩子已經讀了大學。雷溫芳説,村裏支持這個貧困家庭種黃花菜大棚,基本上能解決家裏的貧困問題。

   雷溫芳説:“他爸是腦梗,他爸總是跟著人打工工作,一天能掙100塊錢,掙上幾天身體不好就歇幾天。他地裏幹活種了一點玉米,我現在幫他栽上幾畝黃花菜。你叫他搞大棚搞那個他沒有技術,這個(種黃花菜)技術好學。”

  2016年,各界努力下,中國1240萬貧困人口脫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了減貧1000萬以上的目標。來自農村的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每一步都在推動這個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