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把非遺帶下山 探索扶貧新模式

2017-03-09 17:52:1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顏觀潮

全國政協委員田青

  國際在線消息:田青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家,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連續幾年的提案都是和非物質遺産保護相關的。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田青委員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僅僅是剪個窗花,增加一點美感,它還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説非遺扶貧。

  田青委員表示:“我去年三次去黔西南(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是扶貧任務最重的地方之一,有二十三萬異地搬遷的少數民族,比如布依族、苗族。他們世世代代住在山裏,我們政府花錢給他們蓋了很好的房子,怎麼才能夠讓他們順利地,甘心情願地搬下來之後能夠安身立命,同時能夠克服他們對新環境的不適應,這裡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他們搬下山的過程中要把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也一起搬下來。”

  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扶貧中的作用,探索一種新的扶貧模式,是田青委員今年提案的一個重要內容,具體該如何做,基於自己多年的非遺保護的經驗和對貴州黔西州南深入的調研,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田青説:“這裡面一個是他們原來的社會結構不要輕易破壞,比如一個寨子裏面有寨老、有長輩,是個熟人社會,所以這個寨子裏一百年沒有偷東西的,到了新的環境裏怎麼辦,變成社區了。另外就是把非遺帶下來,比如説手工技藝,這些東西在新的環境裏不但任然可以發揮作用,而且更重要的這是他們的精神所在。所以,我就強調把非遺帶下山,讓他們在新的環境裏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園,從信仰、風俗到習慣的謀生方式。”

  黔西南有十萬繡娘,刺繡非常的好,但是他們的産品不適銷對路,現在我們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他們訂了一個合約,做一些高端的産品,用非遺來扶貧。 就在2016年底,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與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簽署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文化扶貧合作協議》。雙方希望將易地扶貧搬遷與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産有機結合,創新扶貧開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