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張亞楠):中國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實施以來,得到了整個社會的歡迎和支持,全國新出生人口數量實現明顯增加。但由於養育成本高昂、女性就業歧視、配套政策和公共服務缺乏等原因,全面二孩政策仍面臨低生育意願和低生育率的雙重挑戰。如何進一步完善二孩政策,實現生得起、養得好,成為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
在北京一家企業上班的王女士,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迎來了第二個寶寶。這位沉浸在喜悅中的二孩媽媽,正在考慮辭去工作“全職”照顧孩子。王女士説:“我們公司正在上升期的時候我去生了第一個寶寶,休完産假回來好多工作都有點力不從心,現在有了第二個寶寶,我擔心公司可能不會再為我保留職位,而且上班同時要照顧兩個寶寶,我精力上也跟不上,我考慮辭職在家專心帶寶寶。”
正在北京幫助女兒照顧兩個孩子的林阿姨認為,除了家裏要有人手照顧孩子,還要對“二孩”帶來的經濟壓力有所準備。林阿姨説:“老人歲數越來越大,身體也不是太好,照顧起來比較困難。還有上幼兒園這個問題,目前比較尖銳,公辦的不太好進,如果上私立的,托費會多出兩三倍。”
近年來,孩子入托難、看病難、上學難已成為普遍現象,産科床位緊張、月嫂供不應求、天價學區房等熱點新聞也屢見報端。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洪天慧認為,教育、醫療、衛生、生活環境等公共服務資源狀況是影響父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政府和社會應該加強對二孩家庭的全方位支持。洪天慧説:“加快有關公共服務建設,如加快建立公辦的幼托園所,包括兒童的醫療機構,同時更好地均衡教育資源,推行公平教育,這樣更好地幫助婦女解除在生育方面的後顧之憂,也更好地釋放婦女的生育潛能,使全面二孩這個利國利民的政策能夠得到真正的落實。”
今年1月,全國婦聯對十個省市上萬名兒童父母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沒有生二孩的意願。對於發達省份和城市而言,家庭經濟狀況被認為是對生育二孩影響最大的因素。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教授何悅表示,孩子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建議政府增加對養育孩子的專項資金投入,減輕家庭育兒成本。“我覺得最首要的是要給予這個孩子(補貼),表面上是給孩子的爸爸媽媽,實際上是給孩子的錢,給孩子成長的錢,政府應該掏,就是一種國家的救助,實際上就是給孩子的,可以買奶粉、買衣服,給予一定的補貼。”何悅説。
生育二孩不僅讓家庭面臨更重的經濟負擔,還進一步加大了女性的就業壓力。全國政協委員洪天慧説,女性生育會增加一定的社會成本,就業市場本就長期存在性別歧視,這個問題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更加突出。她提議,完善法律法規並給予企業一定的補貼,避免由企業獨自承擔用人成本,切實保障女性平等就業的權利。洪天慧表示,完善婦女平等就業的法律法規,從法律上禁止就業市場上的性別歧視,保障女性平等的就業權。建議錄用女性佔比比較高的單位,比如超過40%的單位,給予補償,比如適當減免單位的稅收,保障企業的合法經濟利益。
保持合理的人口規模和結構,關係到國家的興旺、社會的穩定,也關係到家庭的幸福。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適應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加強生育醫療保健服務。”財政部、衛計委等政府部門也表示,將考慮推出減輕二孩家庭個稅負擔、加快婦幼保健建設、增加兒科醫生數量等多項舉措,解決中國家庭對生育二孩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