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3月1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圖為記者會現場。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孫韜 攝
財新記者:請問周行長一個問題,外匯儲備從峰值4萬億美元到現在大概3萬億美元左右,您怎麼看這樣一個現象?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藏匯於民的內涵發生變化?我們下一步會不會在外匯流出方面,也採取一些措施,我們將怎樣應對這個問題?
周小川:外匯儲備涉及的因素比較多,我就説兩點。一是我們國家外匯儲備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後,開始比較快向上增長。大概是2002年,特別是2002年下半年以後,開始比較快的增長。同時,國際上也有一些摩擦,人家覺得你也太多了,我們自己都認為沒有必要搞那麼多。但是,一旦往這個方向走,慣性很大,所以衝高到了4萬億左右。其實沒有必要搞那麼多。另外,這裡面也有部分大家認為是熱錢的。第二個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資本流動有一個分析。金融危機以來,由於發達國家普遍採取了經濟刺激計劃、貨幣寬鬆,特別是數量型的貨幣寬鬆計劃,就是QE,美國、歐洲、日本都有。這樣導致有放出去的大量流動性,變為了從發達國家向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出。新興市場是資本流入的,流入的這些錢,有一些並不是像外商直接投資這類實體性的投資,而是金融性的資金流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的是4.2萬億美元。這些至少1/3流到了中國,也許有人説比這個還多一些。這些錢的穩定性實際上也是比較差的。所以,在一些發達經濟體開始復蘇以後,市場就開始變化了,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就會流回去。因此,我們會看到不只是中國有一些外匯資金流出,也有一些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大的新興市場基本都有流出,像俄羅斯、巴西、南非、印度。
在這種情況下,外匯儲備有所下降,這個事大家可以一分為二來看。一方面,我們看看在資本流動方面,是不是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一些政策可能過去執行不嚴,我們就在這方面做一些改進。另外一個方面,外匯儲備下降也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本來也不想要那麼多,所以適當的有所下降,也沒有什麼不好的。易綱行長過去説,儲備的東西是幹什麼的?儲備的東西就是要留著用,而不是攢著看的,所以這也是一種正常的事。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3萬億左右的外匯儲備總量是全球第一位的,而且遠遠超出第二位。因此,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們是平常心,即使有問題要解決,也不要把這個事看的得太嚴重,不要反應過度。老實説,可能會有個別環節也有反應過度的問題,我們會儘快理順。
易綱:使用外匯儲備和維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整個過程,是利大於弊,對中國和對國際社會都有好處。有的朋友問過我,説外匯儲備是不是動用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在這兒跟朋友解釋一下,我們賣出美元都收回了等價人民幣,不是説外匯儲備都打水漂了,這是一個等價交換的過程。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也尊重了市場規律,就是説在維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過程中,還是遵照市場規律的,人民幣匯率還是保持彈性的。因為人民幣匯率保持彈性,使得市場的信號得以發揮,而且匯率的彈性,也是我們維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一個穩定器和調節器。在這個過程中,市場信號得以體現。
最後,人民幣去年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籃子,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有著制度性的話語權。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以後,已經到了國際貨幣的第一梯隊,就是人民幣和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在第一梯隊裏。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進一步考慮,怎麼樣優化儲備的水準,有一個綜合的考慮。總的看這個事,一個是匯率的平穩是一個好事,對中國、對世界都有好處,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又尊重了市場的價格調節機制,整個過程是平穩的。
潘功勝: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對外資産持有主體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前幾年,中國對外資産的主體,基本都是官方外匯儲備形成的。這些年,看到市場主體所持有的對外資産在慢慢增長。前幾年,官方外匯儲備所形成的對外資産大概佔到70%、80%,到去年年底,官方的外匯儲備所形成的對外資産和市場主體所持有的對外資産,一半對一半。易行長講過,藏匯於民,這是一種體現。對外資産這種結構性的變化,是一件好事情。
(原標題:易綱:使用外匯儲備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 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