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非金融企業杠桿率較高 降杠桿首先要考慮穩杠桿

2017-03-10 12:16:1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谷士欣):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3月10日10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有記者問:去杠桿是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過去兩年,這項改革推進得不是很快。請問對央行來説,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去杠桿,您認為哪個更加緊迫?另外,還有那些促進去杠桿的政策?

  易綱:大家都關心杠桿率,我國的杠桿率總體不是特別高。從結構看,住戶部門和政府部門的杠桿率還不是特別高,但是企業部門,就是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杠桿率從全球比較看,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説的降杠桿有這樣幾層含義。

  一是杠桿率的持續增加不利於經濟的持續發展,並且在積累一定的風險。這些杠桿率、負債率的增加,積累的問題目前已經看到了。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考慮降杠桿首先要考慮穩杠桿,就是總的杠桿率還是要把它穩住,或者讓它每年增長少一些、慢一些,要穩住。

  二是在總的杠桿比例下,家庭、政府、企業間的杠桿結構還可以有一些優化。我們國家杠桿率和國際上比有點高,這和我國金融結構有關。因為我們國家儲蓄率高,形成以銀行為主、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格局,大家從銀行借錢佔的比例比較高。這樣就造成了中國杠桿率偏高。因此,杠桿率偏高和儲蓄率高是連在一起的問題,也可以説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但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在這個格局下怎麼走出來?無疑有一條思路非常清晰,就是我們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要有更多的資本金進去,這是一條。如果資本金多了,杠桿率就下來了,企業抗風險的能力就加強了。資本金怎麼進去?我們考慮在各個行業要嚴格資本約束。我們要宣傳一個理念:一個企業、一個投資有多少錢就幹多少事。這個投資和這個企業,首先要有自己的資本金來承擔風險,然後你去借錢,不管是借貸款還是發債融資,使你的資本金和借來的錢有一個最優的配置和比例,這樣就能夠激發全社會融資結構的優化,同時,也能夠激發投資主體承擔風險,小心、認真地進行每一個項目的評估,在做決策之前,把風險控制好。這樣一個思路,可以把整個杠桿率穩住,然後慢慢地實現有所下降。

  周小川:我補充一點。全社會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過高,作為一種宏觀現象,它的微觀基礎就是,有很多非金融企業自身的杠桿率過高,所以加總起來太高。這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很大關係。首先,每個企業,特別是那些杠桿率已經過高的企業,要有所控制。一方面,他們自身要進行內部改革;另一方面,金融系統要考慮不能過多支持這類企業,包括易副行長剛才説的,要鼓勵直接融資,也有一些企業需要進行市場化的債轉股。其次,跟産能過剩有關係。有一些産能過剩的企業,過去佔用過多的信貸資源,因此,去産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政策,金融業要大力支持去産能。庫存過多,本身就是佔用流動資金,這是導致杠桿高的一個原因。去庫存在微觀上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業要更好地配合“三去一降一補”的改革。同時,金融機構在內部評級和對客戶的各項指標監測方面,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和改進,這樣就能發現哪些企業過去貸得太多,不應該貸那麼多,融資結構需要改變。這樣的話,就可以逐步落實這項政策。這個過程,我個人認為是一個比較中期的,在短期內不會看得非常明顯,因為存量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