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扶貧辦:産業增收脫貧仍是主渠道

2017-03-10 09:21:50|來源:人民網|編輯:章文君

  2016年,中國減貧任務超額完成。2017年,扶貧任務依然艱巨。下一步怎麼走?扶貧攻堅中出現的問題怎麼解決?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代表日前接受了本報客戶端“部長之聲”欄目的專訪。

  去年減貧力度加大,含金量進一步提高

  劉永富介紹,十八大以來,我國連續4年減貧1000多萬人。2016年,我國減貧力度加大,含金量進一步提高,沿革了“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更加突出政策效益。特別是在實施“五個一批”中,産業增收脫貧仍是主渠道。劉永富説,“2014年,所有貧困戶裏只有62萬戶享受了扶貧小額貸款;2015年增加了270萬戶,2016年又增加了468萬戶”。

  通過建檔立卡、組織第三方評估等措施,2016年我國貧困人口退出的比例,準確率在90%以上,比2015年總體提高了3個百分點。

  政策方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方各級黨委高度重視,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出臺了118個實施方案和指導意見,含金量很高,打出了政策“組合拳”。

  資金方面,投入創歷史新高。中央財政扶貧資金667億元,比上年增長43%;省級財政超過400億元,增長了50%以上。2015年,小額信貸對扶貧的支持不到1200個億,去年則達到了2800個億。

  “中央領導都到了貧困片區、縣、村,各級領導也深入貧困地區。”劉永富介紹,各地共向貧困村選派駐村工作隊12.8萬個,派出駐村幹部50多萬人。

  任務艱巨,仍需再接再厲

  談到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劉永富表示,第一項工作,還是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不能動搖,要因村因戶因人施策,把“五個一批”落實到每個人頭上,“地方有什麼資源,老百姓會幹什麼,我們就去發展什麼。不要盲目跟風,更不能搞強迫、搞命令”。

  第二,要大力發展特色産業。産業增收脫貧仍是主渠道,同時要做好易地搬遷,並探索其他新的幫扶方式和手段。

  第三,要找出脫貧攻堅的“堅”在哪。貧困村大多是“一高一低一沒有”:貧困發生率高、收入低、沒有集體經濟,數量佔全國村數量20%左右,但人口占到了60%。

  今年,中央、省級財政支持將繼續保持大幅度增長,要有特惠政策支持脫貧攻堅,還要創新形式,增強激勵機制,解決農村“沒人辦事,沒人管事,沒錢辦事,沒錢管事”的情況,增強內生動力。

  “我們要對人民負責,把這個錢用好。”談到扶貧資金的使用問題,劉永富介紹,首先要加強制度建設,“資金分配使用管理的辦法在修改,整合資金的政策也出臺了,加強監管的意見也在制定中,先把頂層設計弄好”。其次,財政部門、扶貧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內部控制、內部管理,把基礎打牢,“要簡政放權,讓他們會用,會用到地方上去”,還要加大公示公告的力度,資金使用情況要公告,自覺接受監督。此外,還要把制度打牢,讓社會各方面監督。貪污挪用浪費扶貧資金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扶貧錢,會用更要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