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勝阻:企業在“一帶一路”中如何應對跨國管理挑戰?

2017-03-11 15:39:1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程昱)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如何能更好地“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如何應對跨國管理的挑戰?如何保障倡議合作項目落地生根?全國兩會期間,民建中央圍繞“一帶一路”倡議中如何積極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這一主題,提出“集群式發展”、“三方融合力”、“文化互通”等建議。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沿線各國在全方位合作的過程中都取得了豐富成果。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指出:“我們在‘一帶一路’的貿易,已經佔據了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一帶一路’不僅在貿易還在投資的合作上,比如説在過去的一年,僅僅在2016年,我們在‘一帶一路’的投資就超過145億,累計起來在‘一帶一路’上的投資已經超過500多億。所以不僅是貿易上的機遇,也是投資上的機遇。所以説‘一帶一路’的建設是一個國際合作的新平臺。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升級版,如果説,過去的對外開放是1.0版,現在就是2.0版了。而且一帶一路非常好,它可以和每個國家的戰略結合起來。” 

  但與此同時,“一帶一路”作為一項具有長期性、複雜性、風險性的系統工程,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定的風險。經過實地考察,調研,民建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 積極推動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建議》。 

  提案建議,政府可以通過建立雙邊經濟合作區,鼓勵企業抱團發展,構建“一帶一路”産業合作帶和國際合作産業鏈。辜勝阻指出,我們講雙邊合作區也好、境外合作區也好,它是一種非常好的載體,它可以實現企業的集群式發展,帶動産業的集聚,它還有一種優點是可以營造企業的小環境,如果發展的很分散,大的環境就很難改造。但是在小的區域,它就可以營造良好的小環境,它很像國內的開發區,這樣可以把企業集聚在一起,可以讓企業抱團式發展。可以實現産業集群式發展,我覺得這是産能合作的非常好的平臺。”

  有數據顯示,在海外並購失敗的案例中,有七成是由於跨文化交流失敗而導致並購不成功。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白重恩指出,前往一帶一路投資的中國企業要做到理解當地制度、文化,政府也要加強溝通,形成合力。有很多具體案例都表示,跨文化管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那邊投資的企業無可避免的要雇傭大量當地員工,在把國內的管理方式照搬到海外去,就不能有很好的效果。要精要好這種跨文化的管理和制度差異所帶來的管理的問題,不僅要企業做努力,還需要我們駐外的使領館,我們的政府也要跟有企業投資的所在國進行溝通,希望能給我們投資所在國給予這樣的幫助。

  辜勝阻認為,除此之外,還要鼓勵培養第三方服務機構。 另外我們還要有好的仲介機構,像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還有執行機構,如果我們有很好的仲介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服務,提案同時指出,要實施人才發展戰略,著手打造智力絲綢之路。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李蘭指出,除了經濟方面,文化也是一帶一路助力企業走出去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我看了一下我們60多個絲路沿線國家,有14個國家是阿拉伯語,有4個國家好像是俄語,其他的都叫做非通用語言,而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培養的人才非常少,因此懂這些國家語言的人才也就不足。另外對不少國家,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故事、歷史,這些翻譯的內容非常少,不光是文獻翻譯、論文、還是經典著作,都很少。所以對很多國家我們都很陌生,所以我們怎麼在這些方面做一些更多的翻譯工作,讓我們更多的去了解他們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我覺得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李蘭最後談到:“雖然起步艱難,但相信中國企業無論在經濟方面還是文化方面,都會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我們這次調研之行給我的感受,第一,起步價難,這些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國人很辛苦我非常理解, 需要我們的關懷和支持。第二,商機無限,我們每次去考察一個企業都會問他們有沒有賺錢,他們的回答比我想像的要好很多,利潤還是有一定保障。第三,文化迷人,一帶一路區域的文化確實有很多讓我們很驚訝的,也非常值得探尋。 最後一點,歷史永存,我經常想起張騫、鄭和、玄奘,我相信一帶一路戰略也會在歷史上留下深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