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建言:進一步提高大會發言的品質

2017-03-11 22:58:1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3月9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進行大會發言。攝影:黎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 聶崢)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連續三個下午的大會發言11日全部結束,共有42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大國工匠”、軍民融合發展、供給側改革、樓市、實體經濟、脫貧攻堅、文化自信、養老、衛生、科技、體育、知識産權、宗教等國計民生的重要話題作了大會發言。

  會後,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巡視員洪凈對本網記者説,今年的大會發言一來是更加開放,二來也比較全面,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也更切中民意。“總體來説是越來越好。”

  同一時間,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的大會發言跟去年比起來是一樣的,涉及了民主監督問題、反腐敗問題、少數民族問題、華人華僑問題……“都講到了,面面俱到,但還是需要落實在踐行上。”

  也有委員在小組會上表示,今年的大會發言存在發言者只宣講自己企業社會功績的情況,“等於就是給自家公司做廣告去了。”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協副主席、青海省民盟主委鮑義志在另一次小組討論時表示,政協大會發言可以改革,不用搞平衡,不用各個民主黨派都上臺去發言,假大空的就更不必了。

  據鮑義志介紹,在青海的省政協會上,就已經開始有這樣的實踐,即不是每個民主黨派都能獲得在大會上發言的機會,品質不高的自然就空缺了,這樣對提高大會發言的整體品質有好處。

  政協的大會發言因為是在全體會議上進行,故有“最高講壇”之稱。儘管每個發言通常不超過8分鐘,但對於所有的政協委員來説,每年四十個左右的“登臺”發言機會,分量很重,且又是站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的講臺上,媒體報道量大而集中,所以他們都很重視這個機會的。

  全國政協常委賈慶國對此的看法是,大會發言的品質還可以提高,這是大家的共識。“那採取什麼措施來使它的品質得以提高呢?我覺得這是一個挑戰,政協應該好好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可能事先還要更多地做功課。更重要的是,這種發言的遴選過程還要進一步完善。”

  賈慶國説,現在大會發言更多的還是在照顧黨派之間、界別之間的平衡,你發言一次,他也發言一次,你推薦一個人,他也推薦一個人,而不全是去看發言的水準。“完全不搞平衡是不行的,但為了平衡而犧牲品質,可能也是一個問題。”

  針對有的地方政協大會,比如青海省政協那樣的實踐,賈慶國認為,可能是需要引進點競爭機制,比如説原來每個黨派有兩個人發言,現在可以確保你有一個人發言,另外一個名額由大家根據發言水準和品質來確定給誰。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徐輝對此表示,政協大會發言是政協民主監督非常重要的形式,是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面向全體委員的宣講,所以全國政協對大會發言品質一直有很高的要求。

  “為什麼有的委員會覺得大會發言的品質不高?可能一方面是選題有的人關心,有的人不是那麼關心。比如食品安全監管問題,可能大家關心的就比較多。但是如果你講一個很具體和專業性問題,知道的人就少,感興趣(的人)也就少。”

  徐輝對國際在線記者説,提高大會發言的品質,全國政協一直抓得比較緊,也很認真,但是大家永遠會覺得還有更好的題目沒有講,或者可以由更好、更適合的人來發言。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我還是贊同很多委員的看法,即要牢牢抓住品質這個標準,選題的品質、發言人的水準,包括內容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嚴肅性,以及能不能真正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這還要不斷地提出新要求。”徐輝非常明確地説,“全國政協的大會發言肯定有繼續提高水準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