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玫代表:影視劇創作要“接地氣”彰顯主流價值觀

2017-03-11 09:41:1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導演胡玫 趙春曉攝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趙春曉):3月10日,全國人大會議江蘇代表團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導演胡玫在採訪時提到“影視劇創作要‘接地氣’,同時要彰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我國影視劇創作整體向好 觀眾審美水準在不斷提高

  針對近年來網絡劇盛行,影視劇創作中又頻現演員使用替身、摳圖特技等不良現象時,胡玫表示,“演員使用替身後,工作量在減少,甚至出現了一個演員同時跑多個劇組的現象。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些現象對影視劇的整體發展影響畢竟是有限的,不能一概而論。我國目前的影視業正在蓬勃發展,大趨勢還是值得肯定的。”

  隨著我國影視産業的高速發展,尤其是美劇、韓劇、日劇等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我國觀眾對影視劇作品的要求和觀眾的欣賞水準都在不斷提高。胡玫舉例説,“我看到今年春節檔期的電影賣座排名後,就感到非常吃驚。比如説在20年前,如果用不同的電影語言來剪輯鏡頭,中國觀眾是不接受的,那時候的觀眾需求是按照常規來講一個故事,而現在的觀眾有了自己的電影語言訓練、電影解讀,説明中國觀眾的審美提高非常快。”

  胡玫還提到,“一些國外小眾的電影在中國也有特別好的市場,而解讀這樣的電影需要強大的電影文化基礎去支撐,這也説明瞭我國的觀眾電影審美、電影文化積澱在逐步加深。看到這些變化,作為影視導演我還是很興奮的。中國電影市場在二十多年間,培養了一批不按照常理觀影的觀眾群體,對於青年觀眾來説,他們接受信息快,不希望在觀影過程中追溯冗余信息,更希望多信息的推進劇情。所以從電影的節奏感來説,觀眾的審美不同了,我們的創作要跟上時代的脈搏”。

  影視劇創作要“接地氣”彰顯主流價值觀

  在談及影視劇創作時,胡玫指出,電視劇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更基層一些,因為觀眾就比較喜歡生活化的表現形式。如何更好的反映時代現狀和風貌,創作人員既需要研究社會現實,又要思考怎樣把價值觀通過影像的形式來予以表達。比如,一部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如何通過擬人化的表現,運用巧妙的手法到創作中來,從一種無意識轉變成有意識,這些都需要影視劇創作人員來實現。如果不能創作這樣的語境去進行價值觀引導,就必然會失敗,也無法與市場接軌。”

  胡玫還表示:“我發現,現在一些與市場接軌的影視劇,為了博眼球,恰恰呈現出虛無、空虛的價值觀,或者説是腐敗、墮落的價值觀。這就更要求我們的創作者去積極思考這些問題,如何努力把作品的主流價值觀滲透到有趣的、生活的、接地氣的藝術形態裏面,讓老百姓以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收看,來認同影視劇傳播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