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談國貨:有企業連"一個國産螺栓都不敢買"

2017-03-11 09:15:21|來源:新華網|編輯:鄧晨曦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泛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加強全面品質管理,健全優勝劣汰品質競爭機制”“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

  如何提升中國産品品質?如何推動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成為許多人大代表熱議的話題。

  有企業連“一個國産螺栓都不敢買”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均瑤集團副總裁張維華表示,去年35名在上海的全國人大代表組成了專題調研組,開展提升品牌品質的專題調研,形成了一份長達46頁的報告。“現在很多人到國外‘掃貨’或者在網上‘海淘’,我們調查發現,選擇通過這些方式購買海外商品的人中36.2%的人是因為有正品保障,由此可見中國消費者最關心的仍然是産品品質。”

  根據相關調研報告,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國際市場競爭中,我國製造業每年因品質問題造成的直接損失超過了2千億元,因産品品質問題對下游産業的影響、市場份額的損失,帶來的間接損失超過了1萬億元。”張維華説。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大眾汽車發動機廠維修部高級經理徐小平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説,“我曾經去一個民營企業調研,發現這個企業的産品做得非常好。一方面企業有非常強大的研發團隊,另一方面在全球採購最好的零配件進行集成,這證明中國企業是能做成優質産品的。”

  “但是我問企業老總,有沒有國産的零部件?他回答:很少,連一個國産螺栓都不敢買。”徐小平説,螺栓雖然小,但用在關鍵部位,凡有受力要求的都是一次性的。旋過以後就要扔掉,不能重復使用。“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很多螺栓,標號是對的,材質卻不對。某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粗製濫造,造成的後果是,螺栓裝在某個部位,時間一長就松掉了,造成安全事故。”

  把好檢驗檢測關重視技能人才培養

  從生産製造到進入市場,要確保産品品質,第一關是工人的手,第二關是檢驗檢測。雖然近兩年來,技術工人和技能人才的培養逐步受到重視。比如,很多高校都成立了智慧製造的實驗基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主動和企業對接,但還是出現了“對不上”的問題。

  對此,徐小平建議,可以組建專門的仲介機構,為學校和企業之間搭建橋梁,讓學校在平臺上找到對接路徑,腳踏實地培養應用型人才。

  産品生産出來了,必須經過檢驗才能進入市場。在此方面,我國有過深刻的教訓。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沈志剛説在調研中發現,檢驗檢測行業存在各種亂象,有的瞞報結果,有的為了追求利益違規提供虛假報告,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

  “汽車、電梯是否安全,食品能否安全食用,都要看檢驗檢測的結果。”沈志剛建議,由國家認監委牽頭,加快推進對檢驗檢測機構資質的聯合評審和統一發證工作,同時對合格的機構在網上進行公示,實時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提高社會公信力。

    (原標題:人大代表談國貨:有企業連"一個國産螺栓都不敢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