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中國好友協會會長吳盛溫昂(攝影:洪荃詮)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洪荃詮)今年兩會,“教育扶貧”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社會對“教育扶貧”的重視持續升溫,也引起了國外的關注。緬甸作為發展中國家,在2010年民主改革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擴大,而人才短缺則成為制約緬甸發展的一塊“短板”,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成為緬甸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題。近日,緬甸-中國友好協會會長吳盛溫昂接受記者採訪,就緬甸人才培養和中緬教育合作等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近年來,緬甸-中國友好協會一直致力於發展緬甸教育,除每年資助120多名緬甸優秀貧困學生上大學外,還積極參與中緬兩國間的教育合作。其中,資助內比都十四中優秀學生赴華留學、中緬職業教育留學生合作、向緬甸教育部捐贈教育設備等合作項目都給緬甸學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去年,中緬職業教育留學生合作項目順利實施,首批87名緬甸留學生於去年5月分別前往南京、揚州、泰州和常州的四所高等職業院校學習。第二批85名學生也於今年2月踏上了前往中國的職教留學之旅。吳盛溫昂在採訪中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扶貧方式。吳盛溫昂説:“學生們將在中國進行為期三年的職業教育學習,第一年學習中文,之後學習自己的專業,比如電力、機械、醫療、酒店管理、農業等。畢業後,(緬甸)教育部將會安排這些學生到全國各地學院當老師,傳授職業技能。此外,還有一些在緬甸的中資企業,也能為這些不僅會中文,還有職業技能的學生提供就業。”
中緬兩國在教育領域的合作不僅為緬甸優秀的貧困學生提供了學習機會,也為緬甸儲備了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緬兩國在民間基層開展的項目更能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距離。吳盛溫昂強調,中國在職教方面給予的幫助是非常有效的,我們應該繼續支持職教項目。他説:“我們已經派出170多名學生赴中國留學,他們將在中國學習三年,隨著對中國了解的深入,學生們將會增加對中國的親密感,把中國朋友當親人一樣對待。相信他們學成歸來後不僅可以傳播先進的知識和技術,還會傳播中緬兩國間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