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人工智能、5G首次“亮相”政府工作報告
數字經濟、人工智能、5G這些新詞集體首次“亮相”政府工作報告,讓不少代表委員眼前一亮。這些新詞將會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最近幾天,《工人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代表委員。
數字經濟要跨三道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同時,還提出擴大數字家庭等信息消費。實際上,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數字經濟正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比如打車、叫外賣、旅遊等非常貼近生活的領域都被網絡影響著。
“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已經與傳統金融、醫療、教育、交通、專業服務等行業深度融合。”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代表説,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符合中國經濟整體轉型升級的需求,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數字經濟的崛起,是中國由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2.4萬億元,GDP佔比達30.1%。儘管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是我們真正過上數字生活還得跨過三道坎:基礎科研短板、數字鴻溝、信息安全。
“我國在移動互聯基礎科研方面積累不足,需要持續投入補齊短板。”馬化騰代表建議,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
儘管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普及,數字鴻溝正在縮小。但是,在馬化騰代表看來,仍要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網絡惠民及網絡扶貧工程,縮小數字鴻溝。
隨著數字生活的來臨,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社會協同治理轉變。馬化騰代表建議,加快用網絡信息技術推進社會治理。此外,就網民關注的信息安全問題,他建議互聯網企業著力打造安全的網絡環境,營造真正的“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的氛圍。
人工智能迎來應用年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轉化。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潘復生委員認為,這展現了我國對新技術領域的高度重視。
《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5745項,列世界第二;人工智能領域投資達146筆,列世界第三。
“未來5到10年,人工智能將像水和電一樣無所不在,可以進入到教育、醫療、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幾乎所有行業,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時代正在到來。”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代表表示,人工智能落地應用是硬道理。“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2017年則是人工智能應用年。”
據悉,人工智能在提升醫生工作效率、提高醫生服務能力等方面的優勢逐漸顯現:沃森機器人通過學習大量的醫學文獻及真實病歷,已經可以協助醫生進行癌症的診斷和治療。
“未來我們的眼鏡、手錶、紐扣、襯衫、皮鞋都可以聯網交互。”劉慶峰代表描述了他預測的未來生活。
儘管對未來的智慧生活充滿期待,但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代表提醒説,總體而言,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他表示,人工智能還有諸多潛能有待挖掘,也有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5G試點,地方躍躍欲試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技術研發和轉化。5G和4G有啥區別?怎麼應用?
河北省政府參事王福強委員説,根據目前各國的研究,與4G相比,5G的峰值速率將增長數十倍,從4G的100Mb/s提高到幾十Gb/s,可支持的用戶連接數增長到100萬用戶/平方公里,可以更好地滿足物聯網這樣的海量接入場景。同時,端到端的延時將從4G的十幾毫秒減少到5G的幾毫秒。
此前,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5G時代,大量數據的可靠和快速傳輸,將滲透到物聯網及各種行業領域,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
據悉,早在2013年2月,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就聯合成立IMT-2020(5G)推進組,依託重大專項大力支持5G技術創新,全面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這個中國5G試驗也是全球首個由政府主導和規劃的國家5G試驗。整個測試分兩步進行:2016~2018年完成第一步的技術研發試驗;第二步將在2018~2020年進行産品研發試驗,實現2020年商用5G的目標。
根據媒體報道,中國移動、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都已積極展開5G技術的研發和佈局。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郭永宏代表則表示,今年爭取在重慶做試點,希望成為中國第一批5G試驗城市。而北京也已建成全球最大5G試驗網。
“不同於4G網絡對光纖網絡的衝擊,5G網絡商用帶來的是光纖網絡流量呈現爆炸性增長。”王福強委員建議,要抓住5G發展的重大機遇,啟動關於5G網絡大流量傳輸問題,將光纖網絡傳輸損耗問題列入國家5G標準工作方案。選擇試點省市開展光纜長距離敷設示範試點。有關部門儘快研究修訂通信光纜敷設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以便帶動相關産業同步發展。(記者 杜鑫)
(原標題:原標題:【關注新增長】這些新詞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