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言:智慧管理垃圾分類 利用好回收資源

2017-03-13 10:13:1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覺眠)扔垃圾是每個人天天都要做的事情,隨著社會物質的豐富,我們産生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斷增加,垃圾圍城已經是大城市迫切要解決的問題。現在很多城市已經開始用互聯網方法來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兩會代表們對此做出了怎樣的努力,他們今年又有什麼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環衛工人陳臘英對垃圾分類問題最為關注,她説:“今年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我今年的建議也是這個方面,我也希望能在全國推廣我們杭州的經驗。” 

  陳臘英介紹説,杭州市民現在在家中就把垃圾進行分類,分成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類,裝進不同的垃圾袋,在丟到小區垃圾桶的時候,需要用手機掃垃圾桶上的二維碼,一掃,後臺就知道是哪一戶在丟垃圾,而且垃圾袋上也有二維碼,一下子就可以知道是誰家的垃圾,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垃圾投放的可溯源性。很多社區也有鼓勵性的措施,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家庭會在月末得到洗衣粉一類的獎勵,雖然獎品不大,但是對鼓勵大家進行垃圾分類卻可以起到一定積極推動作用。

  陳臘英所在的市環境集團也開展上門收紙箱塑膠水瓶一類的可回收垃圾的服務,被稱為“垃圾快遞員”,以此從源頭分類減量。 因為職業的關係,在五年的人大代表履職中陳臘英持續關注垃圾分類問題,這次她的建議也與此有關。 

  陳臘英説:“我拿來一個建議,是推動垃圾三化四分,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垃圾分類制度關係到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 

  陳臘英認為,垃圾分類關係到城市的發展,是個細緻的、長期的工作,而通過信息化技術可以實現垃圾投放、收集、處置的信息化管理,進行全流程的監管。從2015年開始杭州開始推進智慧垃圾分類,開展二維碼、物聯網等智慧手段來進行垃圾分類的試點,目前,全市已有127個小區開展了智慧垃圾分類試點,用積分獎勵等形式,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完成垃圾分類只是第一步,而分類的目的是要把資源再回收利用,通過智慧管理實現節約社會資源,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會長蔣省三説:“我們還是一個資源緊缺的國家,垃圾中有用的東西要利用起來,不能都燒掉,一個是怕污染,一個是怕浪費資源,垃圾分類處理就是一個節約資源,最大化利用資源。”

  蔣省三介紹説,之前垃圾的處理方式比較簡單,是拉到焚燒場,大量焚燒,很少分揀,造成了浪費,所以應該通過垃圾分類對垃圾中的可再生資源進行回收,再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無害化處理,最終可以再次被利用。但是目前垃圾回收和資源利用這兩張網沒有融合連接在一起,前端做好了,後端沒跟上。蔣省三這次提出的建議就是把兩網融合在一起。

  蔣省三説:“目前,垃圾的收集分揀和資源再利用這兩張網是不融合的,所以不能形成完整的閉合,我為什麼提出這個建議呢,因為有效地做到垃圾減量化、垃圾分類制度化,就必須把兩網有效融合起來。”

  蔣省三認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都應該盡責盡力,政府應出臺措施來保證兩網融合,而改革開放後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利廢企業也要參與進去,可以考慮PPP方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記者注)與政府合作。不少代表這次也提出,要加快完善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管理規範,為垃圾分類提供法制保障;加強培育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市場;加快提升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科技支撐,不斷提高垃圾分類的效果。也有代表表示,在恰當的時候可引入垃圾按量付費,垃圾越多,付費越高,實現從源頭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