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德:地方企業參與國際並購大有機遇

2017-03-13 13:32:24|來源:人民網|編輯:章文君

全國人大代表王有德

  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胡洪林)“地方企業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應該創造條件積極參與,地方企業參與國際並購雖然有挑戰,但也有更大的機遇。”12日,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王有德表示。

  作為第一家走出國門的地煉企業掌門人,山東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恒源石化”)董事長王有德對地方企業走國際化道路深有體會。就在2016年12月22日,恒源石化完成了對殼牌馬來西亞煉油公司51%的股權並購,成功的取得馬來西亞殼牌煉油公司的控股權。

  這筆交易價值6630萬美元的並購,被視為中國國內少有的地方煉油企業收購國際化大石油企業資産的案例。

  “地方企業參與國際並購大有優勢。”王有德説,“比如目標小,不容易被潛在的競爭對手所重視;地方企業在談判中決策流程短,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定位準,只要對境外國家文化、國情和法律了解並能積極適應,就會讓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為現實。”

  談及控股馬來西亞殼牌煉油公司,王有德意猶未盡:“收購馬來西亞公司不僅使恒源石化具有海外銷售平臺,恒源石化也成了馬來西亞的上市公司,有了海外融資平臺。通過這次成功並購,恒源石化一次完成了從實業到資本的融合,境內境外兩個公司的協同效應得到釋放。”

  據了解,並購後的馬來西亞恒源煉油公司股價由當初交割時的2馬幣,上升到現在的3.8馬幣。而恒源石化通過控股,把國內民間自主研發的汽油脫硫先進技術推向國際——該技術在馬來西亞恒源煉油公司的推廣,降低了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縮短了建設週期。

  “中國地方企業進行國際並購,對中國的技術和裝備製造也起到了載體作用。”王有德表示,恒源石化控股之後,為馬來西亞殼牌煉油公司帶去國際先進的産品升級技術,實現了中國成熟石油加工工藝與馬來西亞廣闊市場需求的有機結合;同時進一步優化了恒源石化的盈利模式,通過增加對大宗原料的保值對沖和匯率的保值對衝,真正解決了敞口原料的價格波動風險和匯率波動風險,使公司長期持續盈利有了保障。

  歷時兩年的海外並購讓王有德經歷了各種挑戰,其中,讓他最為關注的就是中國製造和技術服務輸出的最大問題——標準問題。

  “目前,我國産品和技術的標準有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但這些標準大部分與國際通用標準不對標。由於我國出口企業的産品普遍存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雙重標準,致使在境外發展上遇到難題。”王有德説,他希望國家相關部門把中國的標準與國際標準相統一,不管內銷外銷都執行統一標準。

  “其次,實施‘走出去’戰略實現海外突圍,政府需要在相應的政策和服務上提供支持。”王有德説,比如,政府部門應配備專業人員熟悉核準國際合作的國際規則,提高服務水準及能力,為企業解除後顧之憂。

  第三,針對恒源石化國內的産品受成品油出口的限制,造成恒源馬來西亞煉油公司的産能不能滿足殼牌産品需求增長的問題。王有德建議國家商務部門對地煉企業放開成品油出口許可,鼓勵山東地煉積極參與國際産能的合作。

  資料顯示,恒源石化是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的一家地方石油化工企業,年綜合加工能力1200萬噸,三年前開始在全球尋找投資機會。

  (原標題:王有德 地方企業參與國際並購大有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