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從“兩高”報告中找尋法治信仰的信心

2017-03-13 08:58:5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3月12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兩高”報告有不少“交集”,比如都提到了聶樹斌案,都表示要向電信網絡詐騙亮劍,也都談到了懲治司法腐敗。

  有媒體總結道:嚴懲暴力傷醫、突出懲治“村霸”、繼續亮劍電信網絡詐騙、給基層幹警更多保障……今年,“兩高”重點要幹的這八件事,與你息息相關。沒錯,這些事確實與每個公民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對於一些人來説,也許看不懂“兩高”報告中那些相對專業的術語,也感受不到“兩高”報告究竟與自己的生活有什麼直接關聯,但是從“兩高”公佈的案例中,就能明顯體會到法治的要義。

  以王力軍案為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報告中是這樣論及王力軍案的:內蒙古法院依法再審改判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案無罪,保障廣大農民放心從事糧食收購,促進産品收購。一些普通村民聽不懂“兩高”報告,但對收購玉米的人或許不陌生,也一定關心身邊人的命運。當媒體連線王力軍時,王力軍回應自己上了報告:“最高法如此關注我的這件小案子,我心情非常開心和輕鬆。今後,我收購玉米更放心了,不再怕別人説我犯法了。”改判王力軍無罪,還了王力軍公道,也是一次極佳的普法教育。

  因此,我們關注“兩高”報告,更應該浸潤其中的法治精神,關注它們是如何塑造公民的法治信仰的。從“兩高”報告中找尋法治信仰的信心,答案在三個層面。

  其一,有效遏制司法腐敗,重塑司法形象。我們常説,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司法機關存在腐敗,何以服眾?習近平總書記曾直言,當前,司法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問題十分突出,一些司法人員作風不正、辦案不廉,辦金錢案、關係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等。改變這些症狀,就需要不斷完善司法體制,使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更科學。這次,“兩高”報告為全年司法領域反腐劃定了重點,值得點讚。

  其二,立足於疑罪從無,最大程度杜絕冤假錯案。無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還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都不諱言聶樹斌案,均表示要進行反思。自揭家醜,汲取教訓,才能避免悲劇重演。培根説過,“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比不公正審判更可怕的是殺錯了人,即便平反也難以還原生命。防止出現冤假錯案,這是司法底線。

  其三,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為公民築起法治防線。“兩高”報告劍指電信網絡詐騙,倍受稱讚。原因就在於,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極為囂張,讓人防不勝防,揆諸報道,“有人被騙得傾家蕩産,有人因騙局失去生命”絕非誇張。向詐騙者亮劍,向一切損害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亮劍,法律就會更有溫度,司法機關就能贏得公眾信賴。相反,如果守法者沒有安全感,作惡者逍遙法外,甚至變本加厲地蠶食公共利益,那麼公眾就會更加恐慌,甚至喪失對司法機關的起碼好感。

  法國學者盧梭説過:“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裏。”這句話實際上説的就是法治信仰。塑造公民的法治信仰有無數種途徑,但不外乎三個層面,即司法機關公正廉潔,推動社會公平正義,使民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當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公眾的法治信仰也就不斷堅定,而從今年的“兩高”報告中,我們已經感受到最高法、最高檢為此所説的努力。(文/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