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廣州“先行先試”改善醫療服務

2017-03-14 17:15:3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章文君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消息(記者 陳惠婷):記者日前在廣東省衛計委舉行的“廣東省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采風活動中了解到,廣州醫療改革已走在全國前列。記者發現,全國首家醫院運營決策系統、全國首創“上居下醫”醫養結合模式、全國首家醫院運用可穿戴設備監測胎兒發育情況均在廣州醫療服務機構試行。

八十高齡的劉阿姨(左)在廣州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做康復訓練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坐落于廣州市CBD核心區域。該院自2015年10月起在廣東首家全面推行“非急診掛號全面預約”以來,在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道路上一直快人一步。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副院長龔四堂日前向媒體記者披露,該醫院去年10月開始實施的BI系統(醫院運營決策系統)可實時監控醫院的全部流程。他介紹説:“我們系統實時監控所有的醫生用哪種藥,哪個醫生挂了多少號,還有多少號沒有挂出去。通過BI系統及時糾正我們的一些偏差,出現預警後可以及時處理。這樣,醫院提高效率,患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費用也得到了控制。”

  BI系統是該院醫護人員日常工作所用的信息系統,不同人員設置不同權限,手機即可登錄。記者看到系統中設置監控分析一欄,在實時就醫數據的基礎上對抗菌藥物、抗生素、繳費等待時間、掛號預約率等進行監控分析,還可以出示當日就診分析圖表,實時反應當前就診人數與門診收入等,是一個龐大的智慧信息管理系統。這也是全國首個醫院運營實時信息系統。

  龔四堂以民眾關心的抗生素使用情況舉例。他説:“我們原來醫院抗生素用了多少,是用人工去數的,數據滯後。現在是實時抓取。系統會要求有血常規相關指數,它一有異動,我就知道。逆向追溯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話及時糾正醫生的行為。”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今年還首度推出AI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部分疾病在家就診,第一批推出40套可穿戴設備供孕婦使用監測胎兒發育情況,數據與中心信息系統實時連接。該設備是醫院出生隊列研究項目的研究工具,參加研究的孕婦可免費使用,在家中即可完成孕晚期胎心、宮縮等信息收集。當數值不在正常範圍時,醫護端可以看到預警值,客服會根據數值推送短信,通知孕婦回醫院檢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臨床數據中心主任梁會營表示:“通過可穿戴設備數據採集減少了孕婦到醫院檢查的次數,便捷了患者與醫院的溝通。”

  位於廣州市東部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則在醫養結合養老型服務的道路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嘗試。該院與黃埔區的一家老人院直線距離不過百米,醫院為養老院提供“上居下醫”的醫療延伸服務。廣醫五院院長周新科介紹説,“老人院有一棟20層樓。4樓以上全是老人區,總共有1000多個床位。我們的醫生定期給老人巡診,一般性的治療可以去到老人床邊。4樓以下是住院區有60個床位,老人檢查、治療和住院都在這裡。一些重大的疾病治療再轉到醫院來。”據了解,全國在垂直醫養模式上沒有統一標準,醫保怎麼支付還有待解決。儘管廣醫五院也還在探索過程中,但老人院已出現一床難求的情況。

  兼管教學工作的楊寧副院長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廣州醫科大學在康復醫療方面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她説:“高等醫科大學有優勢,可以作為基地去輻射,到社區去培養技師等。我們希望打造一些平臺,包括康復技師的培訓中心、康復醫師的培訓中心、康復護理的培訓中心、康復營養的培訓中心等。我們同時也需要師資的培訓,需要送出更多的老師到國外培訓取得國際認可的資質,既打造國際一流學科,也打造國際一流服務。”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