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積極推進養老事業創新 讓"老有所依”充滿希望

2017-03-14 17:41:1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章文君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佳妍 石晶):誰都會有容貌不再年輕、腿腳不再靈活的一天。當人生進入老齡階段,我們該如何快樂而有尊嚴地安度晚年生活?這樣的問題遲早有一天會擺在我們面前。養老是每年兩會的“高頻詞”,而“怎麼養,在哪養”之類的問題也總會成為其間人們熱議的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從養老服務市場、養老金管理及養老保險改革等多個方面對養老事業這一全民高度關注的問題予以了回應。報告顯示,中國政府正在積極鼓勵聯合民間資本建設社會養老、居家養老、智慧養老的綜合養老體系,這也為更多的銀發人實現“老有所依”帶來了希望。

  徐利群奶奶今年93歲了,在北京市豐台區椿萱茂養老護理中心住了一年多時間,她每天下午三點都會準時參加護理中心組織的合唱活動。談起目前的生活,徐奶奶説:“跟大家一起唱唱歌挺好,心裏舒服。老人最需要的還是交往,聊聊天説説話,談談國家的發展,就這樣説説,心裏特高興。”

  目前,在椿萱茂養老護理中心,像徐奶奶這樣的老人有一百多位,平均年齡都在75歲以上。由於兒女工作繁忙,這些老人無人照料,也為了能減輕兒女的負擔,這些老人們選擇了養老院的集體生活。80高齡的龔謹嫻奶奶道出了老人們的心聲:“我在北京只有一個女兒,我就很心疼她,我不願意壓給她很大的負擔,反正到養老院來,減輕子女的負擔,這是肯定的。”

  兒女繁忙,無人照看,又不忍給孩子們添麻煩,這是擺在大多數像徐奶奶和龔奶奶這樣的老年人面前的現實問題。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去年60歲以上人口比前年增加886萬人。這意味著每天增加24000人,幾乎不到4秒鐘就有一人邁入60歲。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程度、深度和廣度不斷增加。在有些地區,民辦養老機構的數量已經超過政府辦養老機構,民間資本日益成為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參與和推動力量。椿萱茂就是遠洋地産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個養老連鎖品牌。截至2015年底,像椿萱茂這樣社會資本參與的養老機構達到13677家,在各類養老服務機構中佔比29.3%。

  雖然現在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加速推進,但卻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規範。對此,民政部部長黃樹賢表示:“要加強養老院的建設。養老院目前數量不夠,品質也不夠高,要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

  截至2015年底,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共計104899個,養老床位總數約為669.845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僅為30.2張。相比龐大的老年群體,單靠機構養老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另外,與機構養老相比,居家養老作為政府大力提倡的養老方式,更符合我國國情和傳統,更容易為老人接受。

  楊阿姨説:“上養老院,心裏感覺不好,總覺得應該享受兒女滿堂,天倫之樂,老人願意守著房,守著房就是個家,去養老院有寄人籬下的感覺。”

“管家幫”董事長、北京養老協會副會長傅彥生 攝影王佳妍 

  五十多歲的楊燕頻阿姨,更傾向於居家養老。其實“養老不離家”,也反映了絕大多數老人的心聲。帶著“讓天下家庭後顧無憂”的服務承諾,“管家幫”進軍居家養老市場,並在同行業樹立起了一個品牌、一個標準。“管家幫”董事長、北京養老協會副會長傅彥生認為,無論對於企業還是個人來説,“居家養老”都是雙贏雙利的一種養老模式。傅彥生説:“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兩頭成本相對要低些,一是老人付出的成本低,二是企業付出成本低。”

  對於這種養老方式,民政部長黃樹賢表示:“要大力支持居家養老。加快發展社區養老服務。這個養老服務包括為家庭養老提供服務,也包括加強設施的建設,為老人提供活動場所,提供各種優質的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蘇珍 攝影王佳妍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五星街道雅和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蘇珍也在不遺餘力地為居家老人提供各種便捷服務。蘇珍説:“我們社區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社區老年大學,道德講堂、文體活動室,基本上能滿足老人需求。”

  蘇珍認為“養而缺醫”、“醫而缺人”,是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存在的最大問題。此前已有報道指出,“絕大多數醫療機構沒有很好地開展‘醫養結合’業務,一方面大醫院忙於看病,無暇顧及醫療養老領域;另一方面很多基層醫療機構受到政策、醫療保險等制約,寧可閒置醫療資源,也無動力開展醫療養老服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養老形式方面有所強調,指出去年放開養老服務市場,今年將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推動服務業模式創新和跨界融合,發展醫養結合等新興消費。蘇珍説,社會資本的進入,有效地實現了社區老人的醫養結合。蘇珍説:“他們民間機構跟所轄的就近醫院達成一個保障老人健康的協議,來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

  居家養老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在“互聯網+”時代,居家養老模式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技術手段,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實現“智慧養老”,也成為很多智慧科技公司爭相開拓的業務市場之一。王啟在一家智慧科技公司工作,他們公司研發的急救終端設備,深得用戶好評。

  王啟説:“老人出門在外,如果突然發生意外,只要按SOS,可以立馬連接到120平臺,因為裏面帶有定位功能,120可及時找到老人,並派救護車把老人送到醫院,它裏面還有一個APP,可以連接老人的子女,當老人發生意外,就可以及時聯繫到老人的子女。這樣子女也能知道老人出問題了。”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員車曉端 攝影王佳妍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員車曉端認為我國“智慧養老”還處於起步階段,她指出“智慧養老”應在建立健全機制、加強統籌規劃、設立準入門檻、加快搭建平臺、整合提升服務資源等方面下大氣力。車曉端説:“在基層群眾實踐當中,因為我們的一些設施、養老院所的場地目前跟不上需求,所以有必要綜合利用社區、家庭、養老機構等各方面的力量以及一些提供服務的有關部門、單位、市場一起來做好養老工作,尤其是在目前信息化、網絡化,互聯網發達的時代,如何用先進的科技把現在的設施、方式運用到智慧養老裏邊。一個是要重視,第二個是要配套,第三,我們的理念、想法要落到實際行動上,不僅政府要這樣做,社會各方面,尤其一些擁有先進手段的機構、企業,包括媒體,也要參與進來,要一起來重視這個問題。”

  無論是居家養老、社會養老還是智慧養老,中國政府都在不斷加大投入,合理佈局,努力構建全方位養老體系,讓更多的老年人“有備而老”。根據國務院6日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到2020年,中國多支柱、全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將更加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將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