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雷艷五年履職路:持續關注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2017-03-14 15:33:3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章文君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呂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到,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推動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全國人大代表、貴州歌舞劇院一級演員、中國苗族歌手雷艷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表示,履職五年來,她一直持續關注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她呼籲全社會一起保護“活著的文化”。

  今年是雷艷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五年,作為一名85後的年輕人大代表,提到這幾年的履職經歷,雷艷不無感慨地説:“我記得(當人大代表的)第一年的時候,應該説是一個角色的轉變。在當人大代表之前,我們對國家的政治、政策是關心、期盼,熱愛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以一個青年人的這種心態來關心我們的祖國。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後,就覺得身上有一份很重的責任,就是一個參政議政的角色。就是你身上不僅責任重,而且你手上(擁有的)我們國家所賦予你的權力也是很神聖、很莊重的。履職的時候,就會更加尊重它,或者説是認真對待。第一年到現在對比來看,我覺得我更加成熟,在履職方面也更加有經驗。因為,每一年我們都會學習怎樣履職,怎樣做好人大代表,而且我們還會做很多實地調研,包括組織我們去培訓。”

  2013年,雷艷建議國家能給予西部地區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以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2014年,雷艷提交了有關少數民族地區推行三語(漢語、英語、母語)教育的建議;2015年,雷艷建議儘快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形式頒布實施《傳統村落保護條例》,進而推動全國人大起草《傳統村落保護法》(草案),防止傳統村落在城鎮化進程中遭到破壞甚至消失;2016年,雷艷建議,保護古村落,從“活著的文化”入手。

  根據調研,雷艷發現,隨著現代化和城鎮化的加速推進,一些民族民間文化正在面臨消失的危險,在一些地方美麗的吊腳樓也正在逐漸被鋼筋、水泥吞噬,傳統古村落的消失速度令人心痛。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雷艷發起“致敬古村落:‘9+1’接力保護千年苗寨”倡議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人大代表職責。談及發起此次活動的初衷,雷艷説是為了保護古村落“活著的文化”,雷艷表示, “文化是很抽象的東西,每個人都可以説文化這兩個字。但(文化)具體是什麼呢?每一個村寨、 每一個村落, 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獨特性。我為什麼要説‘活著的文化’? 因為文化是由人作載體的。沒有人的話,就是空的。就拿我們的傳統村落,我們的苗寨、侗寨的寨子來説,如果沒有人賦予文化的活動,那麼這個文化就不存在。怎樣使‘活著的文化’動起來?就需要些儀式感的東西或者一些活動。所以去年‘兩會’期間,我就發起了一個倡議來保護‘活著的文化’。聯合我們的專家學者,包括委員、代表,包括地方政府,還有企業、社會愛心人士、網友等,幫助我們那邊的苗寨復建一個蘆笙場。蘆笙場對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苗族、侗族來説,它應該説是一個精神載體,它不僅僅是一個娛樂的場所。它是我們祭祀祖先和祖先對話(的地方),蘆笙節還有我們一些活動舉行都在那個地方。其實這些傳承的活動,都是我們對下一代人記憶的喚醒。”

  雷艷提到的蘆笙場,位於貴州省施秉屯上岜梭苗寨,是黔東南苗族蘆笙文化圈的龍頭。但是這裡條件很簡陋,每年的蘆笙節,來自周邊苗寨的上萬苗胞就在泥濘的水田裏跳蘆笙。2016年12月底,雷艷發起的“美麗鄉愁致敬古村落”活動正式落地。通過網友眾籌,愛心人士捐贈,以及當地政府配套資金支持,共籌集上百萬資金,用於復建岜梭蘆笙場。

  在北京參加“兩會”的雷艷告訴記者,目前蘆笙場正在施工,家鄉的父老鄉親每天都拍照片發給她,給她看工程進度,預計這個月月底、今年的蘆笙節,蘆笙場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最讓雷艷出乎意料又非常感動的是,很多原本應該年後出去打工的年輕人,都自願留下來參與到蘆笙場的建設。雷艷説:“今年蘆笙場是很重要的事情,這是幾十年來、上百年來,最隆重的事情,他們很興奮。而且還有人向我表示説,如果這個蘆笙場修建起來,把經濟圈帶動起來,把旅遊業推進,他們就寧願不出去打工。在家裏又可以賺錢,又可以照顧家裏的孩子。把我們的生活方式轉化成産業方式。其實,比如説踩蘆笙、唱歌、民族風情、我們的飲食、我們的美景、我們的歌聲、我們的服飾,這些對於我們寨子裏的人、身在其中的人來説是家常便飯,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是換個角度去思考,外面的人來看,這就是一種旅遊資源,把這種生活方式轉化成旅遊資源,也可以帶動當地經濟。所以當時我們考慮從蘆笙場的修建作為切入點。”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到,完善旅遊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閒、全域旅遊。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通過資金傾斜和項目帶動,啟動非物質遺産保護計劃,古村落保護計劃,同時把民族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等重要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實施錦繡計劃和舉辦文博會等平臺,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旅遊。

  今年,雷艷在“人”和“活著的文化”上進一步昇華,建議注重古村落保護的傳統性和現代性統一,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統一,讓更多村民在傳承和保護民族傳統文化過程中,實實在在地享受到現代發展過程中的福利。雷艷認為,西江千戶苗寨、肇興侗寨,就是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典型案例。她説:“那裏現在很熱鬧、很繁華。規劃得很好,而且那個規劃不是人為(設計出來)的。它就是以前老街的記憶。比如這條街以前有幾家打銀飾的,那我們就把它作為銀飾一條街的概念。那我在家打銀飾,又能賣,又能作為一個展示,來的人還可以向我學習、研究、相互切磋。另外幾個作坊是刺繡的。各種這樣的、我們以前生活常態的,作為旅遊資源,就把它活起來了。我覺得這兩個點在貴州是打造得比較好,現在在其它地方也在用這樣的思維。”

  作為一名來自貴州黔東南地區的人大代表,雷艷深愛家鄉這篇熱土、心繫家鄉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她動情地説: “我的家鄉在貴州省黔東南,幾千年沉澱下來的農耕文化和鄉愁,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民俗和蘆笙,這些‘土得掉渣’的民族民間文化,其實就是最最鮮明的貴州印記。走出家鄉,當我換一種視角去審視它的時候,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珍貴。”

  作為一名苗族民族歌手,這些年,雷艷也一直在通過自己的歌聲傳播苗族傳統文化,呼籲更多的人關注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她的歌聲裏唱出了貴州的秀美風景,唱出了苗寨百姓的淳樸民風,也唱出了自己心底濃得化不開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