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去年3·15被曝光的企業咋樣了?這家公司停牌至今

2017-03-15 20:36:47|來源:央視網|編輯:趙妍

  又到一年一度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去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網絡訂餐、二手車網絡交易平臺等14個領域存在的失信現象,餓了麼、車易拍等企業被點名。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看到曝光的同時,更看重的還是“療效”。那麼一年來,這些被點名企業的整改情況如何?一起來看看。

  去年3·15被曝光企業都怎樣了?

  餓了麼:還在和違規餐廳玩“貓鼠遊戲

  2016年央視3·15晚會上,首當其衝被曝光的是網上訂餐平臺“餓了麼”。記者調查發現,個別餐廳在網上光鮮亮麗,實際上根本沒有營業執照,屬於黑作坊。“餓了麼”平臺不僅默認合作方入駐,甚至還引導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實體照片。

  

  “餓了麼”被曝光當天回應稱,其高度重視問題,已經緊急成立專項組,下線所有涉事違規餐廳,並連夜部署,核查全國範圍的餐廳資質。

  

  此後,“餓了麼”也的確開展了一系列行動。包括以直播形式向全網公開參與明廚亮灶飯店的後廚,建立獨立的食品安全部門,聯合第三方核查餐廳情況,開展“食品安全月”自查自糾工作……

  然而,這些行動的效果似乎並不能讓消費者滿意,“餓了麼”依然屢次登上“頭條”,如2016年7月,法制網報道“餓了麼訂外賣吃出蟲律師提醒:保存證據”;2016年8月,新京報報道“315下線黑店重回餓了麼 辦假證擠進百度美團推薦”;2016年9月,央視曝光“餓了麼”平臺幽靈餐館……一系列報道均指向“餓了麼”存在部分商家無資質、服務差等安全問題。

  “舌尖上的安全”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這場持久戰恐怕還將繼續。

  車易拍:喪失二手車行業“領軍者”地位

  “個人賣給個人,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句廣告語曾經耳熟能詳,二手車O2O平臺曾一路風頭正勁。然而,領軍者“車易拍”賺差價的行為遭遇央視3·15晚會點名。記者通過大量暗訪指出,“車易拍”存在兩套價格不同的差價騙局。

  

  當晚,車易拍立刻發佈官方聲明稱“買車人看到的是車款加服務費,這是二手車電商平臺普遍的收費規則”。此話一齣,立刻引起輿論的強烈反彈,認為其沒有誠意,明明宣傳“無差價”,還甩鍋給二手車行業潛規則。

  之後,車易拍于3月16日一早再次發表了官方聲明,這次聲明也鄭重道歉,並且連夜將車易拍收費明細在網站首頁做了公示,收費標準和收費原則也全部公開。

  

  3月19日,車易拍平臺還做了進一步産品升級,在賣家端和買家端都公示了應該收取的費用,雙方可以看到彼此支付和收取的所有費用及其明細。同時,在交易環節中,車易拍向買方收取3%的交易服務費。

  只可惜,消費者對“車易拍”的信任危機爆發,二手車業務縮水嚴重,致使“車易拍”不僅失去了行業“領軍者”的光環,其官方微博也停止更新,最後一條微博發佈于2017年1月6日。只是不時還有粉絲在微博下留言:“還在嗎?”

  道有道:被罰26萬 停牌至今

  下面這家被曝光公司是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道有道。央視記者暗訪發現,道有道利用包含惡意程式的廣告彈窗對大量手機用戶進行惡意扣費。

  

  被曝光後,道有道公司進行了緊急停牌,並在微博上回應稱:“即日起嚴厲打擊利用道有道平臺推廣有損用戶利益的産品。針對遭受損失的用戶,公司將先行賠付。根據調查結果,公司保留追究相關産品方責任的權利。”意指自己的平臺被利用了,自己也是受害者。

  3月18日,道有道發佈公告回應稱,道有道在第一時間下架了視頻類、遊戲類軟體産品,並逐一進行篩查,確保用戶利益不再受損,並成立專門的團隊加強産品推廣上架的管控,也正與行業協會協商將惡意吸費納入綠色行銷監督體系。

  不過,道有道公司顯然不像它所宣稱的那樣清白。在之後的1年中,該公司因違法發佈廣告等行為便接連收到了三張罰單,被罰款金額總計26萬元。

  此外,道有道自2016年3月16日發佈第一份停牌公告後,又連續發佈了19份停牌進展公告,至今已停牌近1年之久。

  七成消費者遭遇過侵權  36%放棄維權

  2014年3月15日,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正式頒布實施,中國的消費維權體系日臻進步,消費環境也在不斷的改善,不過,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日前,《消費者報道》雜誌公佈的3·15消費維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的調查者遇到過消費侵權情況,其中被侵權者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有進行消費維權。

  

  消費者不進行維權的原因主要是涉及金額低以及不知道通過哪些渠道進行維權。

  

  調查結果還顯示,網絡交易侵權發生行為更高,構成消費侵權的主要問題為産品品質問題。 

  

  遠程購物投訴三年增50%

  隨著網絡購物、電話購物等形式逐漸普及,遠程購物投訴量呈現上升趨勢。從2014年的20135件,升至2016年的29856件,升幅接近50%。

  “遠程購物投訴已成為消協組織遇到的普遍性投訴”,中消協報告稱,瑕疵、擔保未落實、宣傳與實物不符等品質問題佔比一直領先;同時,新消法有關“網購七日無理由退貨”的條款遭遇執行難,電商平臺、入駐商家推諉扯皮,或擅自擴大不適用範圍,承諾不兌現、退貨時商家拖延解決等問題屢遭消費者詬病。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近日在談及網購時曾表態,網購發展勢頭現在很好,但也有不少問題。“首先明確,網絡平臺要負第一責任,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最重要的是,還是要加強網購法律保障,有些法律保障措施還在探索之中”。

  

  品質仍是“大問題” 鼓勵社會監督

  事實上,品質問題的困擾不僅存在於消費者網購的商品,從中消協的全渠道消費投訴數據來看,近四成都屬於品質問題。

  中消協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53505件,佔據性質分類前三位的分別為,品質問題佔41.47%,售後服務佔22.73%,合同問題佔12.23%。

  值得注意的是,新消法還明確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而在消費者與經營者的糾紛中,社會鑒定機構或組織的客觀發聲仍然偏弱。

  (原標題:去年3·15被央視曝光的企業咋樣了?這項消費近三年投訴增加50%)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