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奧巴馬醫改”存廢之爭的利益角逐

2017-03-16 10:32:47|來源:人民日報|編輯:王瑞芳

  有人説,“奧巴馬醫改”帶有理想主義色彩,因為它要實現的是全民醫保目標,要打破美國自1965年《社會保障法》修正案以來45年的醫保格局,動的是多個利益集團的奶酪。

  的確,從它艱難出臺到今日面臨存廢之爭,“全民醫保”之路充滿荊棘。

  “奧巴馬醫改”是《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的俗稱。2009年12月24日,美國參議院以60:39的表決結果通過該法案。2010年3月21日,眾議院以219:212的微弱多數予以通過。2010年3月23日,該法案經奧巴馬簽署成為法律。但簽署之後,28個共和黨控制的州、一些組織和個人在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這一法案部分違憲。2012年6月,聯邦最高法院裁定法案的大部分條款符合憲法,但認定法案強制要求州政府擴大醫療資助、由此增加的開支由聯邦政府來補助等內容侵犯了州政府權力,於是對這一部分內容予以廢除,改由各州自行決定是否加入,20多個州因而拒絕接受相應條款。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一直猛烈抨擊“奧巴馬醫改”。在他就職當天即發佈行政命令,要求對“奧巴馬醫改”的一些條款“鬆綁”,聲稱最終將代之以新的醫保法案。3月初,國會共和黨人公佈了醫改替代方案,對“奧巴馬醫改”作了一些關鍵修改,但隨即遭到民主黨人的反對,一些主流媒體也對此大加鞭撻。

  關於“奧巴馬醫改”的存廢,實際上是理念之爭、黨派之爭與利益之爭的綜合體現。

  就執政理念而言,這一普及全民的醫保法,需要借助公共資金,加強政府責任,採取“以富補窮”“以強補弱”等方法,應該説比較符合民主黨的慣常做法。而共和黨歷來主張“小政府,大社會”,認為應該減少政府干預,讓社會、企業等主體來承擔更多的相應責任。

  從黨派之爭來看,凡是民主黨支持的,共和黨就反對,這幾乎是奧巴馬執政時期的常態。奧巴馬的許多想法止步于共和黨的極力阻撓,留下多少“壯志未酬”的無奈。這一醫改法案得以通過,得益於民主黨在國會擁有的微弱多數。待到2016年總統大選落幕,共和黨執掌參眾兩院之時,“奧巴馬醫改”再陷困境,也就不足為奇。

  從根本上説,還是利益之爭。美國的醫保體系,是一條完整的利益鏈。從醫生看病開方、醫院收費到保險公司支付險金,利益相互捆綁。醫改為了惠及更多低收入人群,取消大病醫療開支上限,一些大的保險公司因不願做賠本買賣而退出市場,打破了這一鏈條上原先的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受損者自然會有反彈,其中包括保險公司,也包括醫藥公司,他們都是遊説“大咖”,對國會擁有強大影響力。

  在企業層面,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大型公司,都因為奧巴馬醫改法案的強制條款而抬高了成本。為了躲避支出,中小企業往往選擇雇傭兼職員工,或者降低工資,導致“打零工”現象與日俱增,影響了就業市場的穩定。此外,為了彌補醫保方面的預算缺口,政府對年收入25萬美元以上的人群額外徵收3.8%的稅收,即“奧巴馬醫改稅”,也讓富裕人群深感不滿,如此等等。

  但對諸多普通民眾來説,他們是“奧巴馬醫改”的受益者。數據顯示,美國沒有保險的人口比例從2009年的15.7%減少到2016年的8.6%,而且支持醫改的民眾比例一直呈上升態勢。然而即便如此,“奧巴馬醫改”還是免不了命運多舛的結局。無論存與廢,背後都有相應的博弈力量。民眾的訴求,相較于利益集團博弈,似已顯得微不足道。其實説來也正常,美國的政治生態,利益集團角逐歷來是主線。“奧巴馬醫改”的存廢之爭,只是這種政治生態的正常顯現而已。(章念生)

標簽:奧巴馬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