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在大山裏播種明天——貴州山區構樹扶貧的故事

2017-04-14 16:26:3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武玥):每天早晨七點,妻子起床上班的聲音就是王美良的鬧鐘,一家四口的生活在霧氣沼沼的清晨中拉開序幕。這座位於貴州東北部山區的村落叫田村村,是遵義市務川仡佬苗族自治縣上百個村落中的一個。

  妻子離開後,四十九歲的王美良換上下地幹活的雨鞋,一邊和母親閒聊,一邊挑把順手的鋤頭,不緊不慢地綁到摩托車上。自從附近的公路逐一修通,王美良的交通工具就變成了摩托車。六歲時的一次意外導致他的左腿受傷,落下終身殘疾,有了摩托車,只要幾分鐘的時間,王美良就能騎到公路旁自家的四畝地。地裏的構樹還沒有進入快速生長期,王美良扛著鋤頭在地裏遊走,看到雜草就用鋤頭刨幾下,再把刨斷的雜草鋪回樹苗的根部。這是還原給土地最原始的肥料。

  王美良説,自從前幾年種上構樹,除草就成了每日的主要任務,雖然枯燥卻也簡單:“我自己是殘疾人,種玉米和稻穀對我不划算,因為家裏沒有牛,耕不了土。但種樹不一樣,只需要我拔一拔草就可以了,不需要很大的勞動力。”

  王美良種的樹叫做構樹。很多人對這種樹都頗為陌生。作為中國的原生樹種,構樹早在《山海經》和《詩經》裏就有所記載,是蔡倫造紙的主要原料。除此之外,構樹的鮮葉和嫩枝粗蛋白含量很高,是餵養牲畜的優質飼料。2015年,構樹扶貧被列為中國十項精準扶貧工程之一,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培育的雜交構樹開始被推廣到重點貧困地區。

  務川是首批國家級貧困縣,作為國內最早把構樹列為産業化發展和脫貧攻堅重大工程的地區之一,早在2013年就開始構樹種植和産業扶貧模式的探索。2014年,王美良成了田村村第一個種上構樹的農戶。王美良説:“那個時候無論種什麼樹都需要很多錢,沒有本錢你哪敢去種。所以自從政府把這些構樹苗拿下來,我就開始種起來了。構樹苗當時過來的時候,我們這裡種下去是不用收錢的(買樹苗不用花錢)。一年後,一畝地收入(能達到)兩、三千塊錢,再從那裏面扣除樹苗的錢。”

  五年前,王美良也曾經是外出務工洶湧人潮中的一員。廣東的中山,浙江的台州……他向記者細數自己去過的地方。然而,腿上的殘疾迫使他只能去服裝廠和鞋帽加工廠做些簡單的輕工業。外出務工期間,留在田村村照顧公婆的前妻突然向他提出離婚。算上腿疾,這已經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遭遇重大變故,他不得已放棄城裏的工作,返回了貴州。王美良説:“我的老爸老媽需要人照顧,所以我必須回來照顧。但回來照顧他們光呆在家裏也不行。想買牛來養,可根本沒有本錢,買豬也沒有地方關起來餵養。以前的生活真的是不好説,玉米從山上拿回來,在還不是很幹的時候要磨出來,和土豆啊、紅薯啊混在一起,就這樣吃。現在我想起那樣的生活都會傷感。”

  王美良用“沒頭腦”形容過去的自己,直到他開始嘗試著種了幾畝構樹,發現這是“收益不錯”的經濟作物。雜交構樹生長快,産量高,種下去的當年就可以收割,第二年就能進入豐産期。通常來説,一棵構樹一年可以收割三到四茬,畝産達到8噸。收割下來的鮮葉和嫩枝是構樹産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而經過加工的構樹飼料由於粗蛋白含量高,可以養出優質的牛羊,解決貴州畜牧業版圖中最難攻克的飼料難關。進入采收期,王美良會請人來地裏幫忙收割,縣裏會統一派車把它們拉走。種出來的樹有得賣,收入就能有保證。

  村裏開始效倣王美良種構樹的人越來越多。隨著貧困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閒置的土地被歸攏在一起組成基地,相關政策的出臺鼓勵農戶集中種植構樹。與此同時,務川縣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建成了佔地30畝、年出苗1億株的雜交構樹組培育苗中心,並引進企業建成育苗基地、飼料加工廠和“構樹羊”示範養殖場。一條由構樹串起的全産業鏈條已初見雛形。務川縣扶貧辦公室副主任夏祥軍信心滿滿:“除了基礎設施改善以外,要有一個好的産業來支撐。自從我們縣裏開始抓構樹的全産業鏈打造,就能夠讓貧困人口持續地增收,穩步地增收。我們有目標,到2018年,要實現十萬畝的構樹種植規模,要建50萬噸的飼料加工廠,最終實現我們縣一百萬隻羊成欄的規模。實現這個目標以後,我們縣的脫貧就一定沒有問題。”

  2015年,王美良種植的構樹進入豐産期,他和現任妻子也于當年成婚。妻子對構樹懂得不多,只知道王美良每年的收入能買上幾百斤大米,足夠養活一家人。種樹種出心得的王美良除了繼續養護著自己的構樹,還學會了上網搜索果樹種植信息,他對未來的生活也有著美好的憧憬:“我們這個地方小,面積不大,我肯定還會繼續種構樹。但如果不另外發展一點的話,我可能不會完全脫貧,所以我又種了三、四畝地的獼猴桃和紅棗。種構樹只是當時挖坑有一點吃力,種上以後就是除一下草。我也沒想去做別的,這對我來説是最輕鬆的一種幫助家庭脫貧的方式。”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