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共建 有效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鄭治):自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也就是央企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境外經營規模持續擴大,成為開拓沿線市場的重要力量。8號,中國國務院國資委負責人介紹,共有47家央企參與了“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項目共建,涵蓋基建、軌道交通、電力等領域,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之後,中央企業迅速將沿線國家作為海外業務開拓的重點,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重點項目建設。三年多來,共有47家中央企業投資或是和沿線國家企業合作共建了1676個項目。
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這些項目的建設和完成,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比如説,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央企業發揮自己的優勢,像蒙內鐵路等一大批鐵路和高鐵項目,像喀喇崑崙公路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和交通設施建設,都為當地的出行帶來了很多方便,互聯互通提供了很多連接。還比如説,跨海通信光纜、陸地通信光纜及通信網絡和設施的建設,都促進了當地信息産業水準的快速發展。”
在深化能源資源合作方面,中央企業先後在20多個國家開展了60多個油氣合作項目,在參與礦産資源開發中 加強技術交流和共享,有效提升了沿線國家能源礦産資源開發能力和水準。國家電網在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建設的10條輸電線路,三峽集團、中國電建、中核集團建設的中巴經濟走廊重點電力項目等,都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央企意識到,要想更好地立足當地發展,一定要做到成果共享,真正融入當地社會。對此,中國中車集團公司董事長劉化龍指出:“我們特別強調怎麼融進去,通過融進去,真正做到民心相通、文化融通、共同發展,進而實現“一帶一路”提出的總目標,那就是共商、共建、共享。從這幾年實踐情況來看,我們整體感覺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當中,一定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一定要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一定要把發展成果做到共享。”
在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同時,中央企業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目前,中央企業海外分支機構38.4萬名員工中,85%是本地員工,不少企業員工本地化率達到90%以上。此外,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還體現在積極參與項目所在地的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設施方面。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汪東進介紹:“公司在哈國(哈薩克斯坦)已經資助近千名優秀學生到中國留學。在緬甸,中國石油基礎設施援助項目177項,新建改建72所學校、30所醫院以及電力設施、道路橋梁、供水設施等。馬德島是中緬原油管道的起點,以前島上沒有路、沒有電,居民靠飲用雨水生活。在中國石油的幫助下,島上5個村莊如今村村通公路,家家通電,3000多戶居民用上了從項目水庫引來的凈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