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希德•阿夫拉茲•汗(巴基斯坦)
消除貧困是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在這方面,中國成為世界的典範。統計顯示,改革開放後短短三十年間,中國有將近7億人口擺脫貧困,佔全球脫貧人口總量的93.3%。很難相信一個國家是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幾億人口擺脫貧困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回顧過去5年工作時説:“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這些成就不僅歸功於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和不斷向前的工業化進程,更多的是政府長期且富有遠見的脫貧政策。
70年代末中國開始了扶貧的征程。“七五計畫”期間中國成立專門的扶貧組織並下撥扶貧專款,由中央政府及富裕地區向貧困地區提供資金技術和人力援助。扶貧手段從物資投入逐漸過渡為智力開發、技術援助和物資投入並舉。
中國政府不斷修改扶貧政策以應對時代的需求。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做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新的扶貧政策鼓勵偏遠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人口向新興城市自願移民,預計到2020年實現約一千萬人口的重新安置。放棄自己的家鄉不是件易事,但當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滿足時,中國政府的這項舉措可謂是一次勇敢的嘗試。2005年巴基斯坦開普省發生芮氏7.6級地震,地震的重創使巴政府不得不轉移受災人口。然而十二年過去,地震的陰霾清晰可見,人民依然生活在那片滿目瘡痍的土地上,人口遷移的計劃遙遙無期。人類無法對抗自然或者改變先天的資源不均,在相似的困境中,中國政府撥專款鼓勵農村和偏遠地區人口移居城市,讓貧困人口在更有利的環境中開始新生活,這是非常值得稱讚的事情。
在“扶貧”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同樣注重“扶智”。幫助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有品質的教育,使每一個貧困勞動力都能掌握一技之長。除此之外為貧困地區創業者提供寬鬆的創業環境,引導私營企業吸引投資,撥專款,派專員,實現從“他扶”到“自立”的轉變。
中國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在脫貧攻堅方面樹立了典範。中國一直在不懈努力使發展中國家融入世界發展進程,共享發展的成果。消除貧困是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必要前提,實現的難點正是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十九大報告提出,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可以這樣説,中國在這一方面做出了表率,“中國模式”為發展中國家帶來希望之光。(作者:沙希德•阿夫拉茲•汗(Shahid Afraz Khan) 翻譯:宋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