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論新視野】文化自信的三個著力點

2018-03-16 20:19:42|來源:求是網|編輯:楊玉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8年政府報告中也指出:“我們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薄精神力量。”文化作為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國家、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與源泉。文化自信的建設,直接關係到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激發,與國運、民魂緊緊聯繫在一起。在今天,我們談文化自信,必須強調以下三個著力點,真正使其在新時代的中國落地生根、茁壯成長。

  一、文化研究自信

  文化自信從根本上講是一種自覺的文化認知和認同。這就要求文化理論研究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真自知、真自信。首先,理論研究者要洞察世情國情,把握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文化研究者要站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進行理論研究,回應歷史性變革,順勢而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文化領域創新中國人文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加快構建富有中國特色、風格、氣派的理論體系,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上迎頭趕上,推動創新引領。其次,文化研究的真自信要紮根中國大地,特別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譜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紅色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産黨創建的新文化傳統,在今天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繼續提供豐厚的精神滋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植于傳統文化、傳承紅色革命文化,在不斷發展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性的文化品質。這些已成為我們今天文化研究的豐富內容,支撐著文化研究的自信。

  二、文化宣傳自信

  多元文化並存的當今社會,弘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引領作用,需要文化宣傳部門和文化宣傳工作者樹立起文化宣傳自信。這種自信的內容主要有:第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自信。在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文化生態中,必須樹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信,積極發揮其引領社會思潮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特別是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引領宣傳工作,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眾化,走進豐富多樣的生活實踐。第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宣傳的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聚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必須以高度的自信將其融入到文化宣傳工作的方方面面,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堅持正確導向,推動人民群眾在新時代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中形成強大的精神紐帶,凝聚強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磅薄向心力。第三,在加強和完善中提升文化宣傳自信。文化宣傳自信不是喊口號形成的,它是在創新文化宣傳的工作中乾出來的,是在不斷完善和改進文化宣傳手段、平臺、內容、人才、機制等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其中,文化宣傳部門除了可以利用傳統的宣傳手段外,還必須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形勢,創新網絡宣傳的途徑和方法,總之,要在創新完善中提升文化宣傳效果,在效果中彰顯文化宣傳自信。

  三、文化教育自信

  文化水準和自信的提高,有賴於人的文化素質的整體性提高。而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又有賴於教育水準和教育品質的整體性提高。新時代的中國,迎來了文化教育自信的最佳機遇期。國家在頂層設計上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近年來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持續超過4%。啟動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計劃,職業教育與中西部大學建設計劃得到分類指導和大力支持,高中階段教育正在普及推進,中小學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力度加大,整個教育結構和層次不斷完善,為廣大文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自信的外在支撐。文化教育工作者應該抓住機遇,不斷優化以思想道德教育為指引、以知識文化教育與身體健康教育為基礎、審美文化教育為追求的文化育人新格局,鑄就文化教育自信的內在魅力。第一,以思想道德教育為指引,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將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導向貫穿立校辦學、育人育才全過程。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渠道,打造與其他課程協同育人、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發揮系統育人的合力優勢,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起為人做事的正能量。第二,以知識文化教育與身體健康教育為基礎,圍繞教育教學目標,緊盯教學品質,致力於為學生傳遞厚重而廣博的文化知識,培育健康的身心體質,練就過硬的專業基本功,為未來參與專業工作提供身體保障、專業素養與基本技能。第三,以審美文化為追求,注重美育的課程體系建設與校園環境建設,讓學生了解美、感受美、欣賞美,以美的藝術啟迪學生心智、涵養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質,在美中感受文化教育的魅力。總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人人擁有追求美好生活、成就人生夢想的機會,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實幹中不斷增強文化教育自信。

  

  (作者: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