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爭耀)1月24日,被稱為“文物界的奧斯卡大獎”——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活動正式啟動,陜西共有4個項目入選,它們分別是陜西西安隋唐長安城東北角及夾城等遺址、陜西澄城劉家洼春秋墓地、陜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陜西高陵楊官寨遺址。
隋唐長安城東北角及夾城等遺址:“十王宅”位於唐代長安城大明宮南邊的永福坊和興寧坊,最初稱為“十王宅”,後更名“十六王宅”,出現于唐開元年間,是當時皇子集中居住的地方。2017年,為配合西安壹號院項目建設,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對該處工地進行考古勘探時,發掘出隋唐長安城外郭城北城墻、東城墻、夾城墻、也發掘出“十王宅”北坊墻、東坊墻墻基,還發掘出北通大明宮的夾城遺址以及多條道路遺跡。劉家洼春秋墓地: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自2017年2月以來,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市、縣相關單位聯合組成考古隊,對位於陜西省澄城縣境內的劉家洼墓地進行了全面勘探與搶救性發掘,同時對墓地所在的魯家河流域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古調查,發現了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春秋時期周係墓葬、夯土墻、壕溝、陶窯與灰坑等豐富遺跡,以及鑄銅陶范、大量板瓦建材與青銅器、金器、玉器、鐵器等數百件珍貴而重要的文物,一個淹沒千年的周代封國重見天日。
秦漢櫟陽城遺址:位於今西安市閻良區,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及漢初為都城。1964年由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進行考古調查和勘探。1980-198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櫟陽發掘隊確定櫟陽城遺址的南墻和西墻,併發現大量建築遺址和道路。2013年重啟秦漢櫟陽城考古,復探中發現北墻並確定白渠和鄭國渠的走向和位置。2017年清理出半地下室建築、建築內地下室和空心磚踏步、巨型瓦當等指示性遺跡遺物。
楊官寨遺址:坐落于高陵涇河北岸,是史前大型中心聚落遺址,自發現至今一直廣受學界和社會的關注。2015年冬至今,楊官寨考古隊在該區域開展了持續兩年之久的考古發掘工作。通過持續的考古發掘工作,考古專家們已經基本厘清了該遺址的整體佈局結構,在該遺址範圍內發現了建造有大型防禦體系的廟底溝文化聚落、擺放大量陶器的西門址、聚落中央的人工水利設施等,加上本次發現的東區大型普通“居民公共墓地”,無疑勾勒出了一個早期城市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