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推進漢長安城遺址保護 讓文化遺産根深葉茂

2018-01-11 10:21:4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漢長安城西安門遺址(西安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 供圖)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趙青青):2200多年前,劉邦定都長安,始建都城,此後的210年間,這座城池發展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大都會和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目前,它就坐落在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是我國現存規模宏大、遺跡豐富、格局明確、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統一帝國的都城遺址,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面對如此規模的都城遺址,如何保護好其“前世”,利用好其“今生”,成為了世界級難題。2012年8月,《西安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實施方案》發佈,“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管委會”也同時揭牌成立,漢長安城遺址的系統保護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搬遷安置守護世界文化遺産

  西漢王朝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全面繼承了中國傳統的禮、法、道等多元文化,融合開創了以儒家文化為代表,影響廣泛、博大精深、傳承至今的“漢文化”,形成了“漢人”、“漢族”、“漢字”等文化概念。作為西漢王朝都城的漢長安城,承載見證了整個發展過程,得到歷朝歷代的尊崇敬重,在兩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中,漢長安城的地表建築雖然已廢棄毀壞成為遺址,但後世沒有一個朝代在城址上進行疊壓建設,西漢王朝都城的整體格局完整保留至今,是中華民族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歷史文化遺産。

  但隨著周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遺址區內違法建設、流動人口日益增多,遺址保護不僅受到威脅,遺址區內群眾生活品質也落後於遺址區外,搬離城區內群眾不僅成為歷史文化保護工程,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改善工程。

  根據《西安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實施方案》要求,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統籌城鄉、改善民生”、“文化遺産保護與城鄉建設相融合”等工作原則指導下,2012年11月20日起,未央全區抽調200名幹部,形成包村工作組,開始進行搬遷工作。經過連續作戰,不到3個月時間完成9個村和1300多戶企業搬遷工作。被拆遷群眾安置項目建設也同步啟動。據介紹,截至2017年6月底,41棟安置樓及其他配套用房工程項目已基本完成。

  在拆遷安置、機構組建、文化景區建設等大量工作下,2014年6月22日,在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項目順利表決通過,未央宮遺址成功躋身世界文化遺産,這座古城遺址向世界展示著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規劃建設重現歷史文化底蘊

  “目前漢長安城保護面積佔整個未央區的四分之一,在整個大西安建設中,它的區位優勢越來越凸顯。”西安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黨政辦主任毛新亮指著陜西地圖説。建國以來,陜西省和西安市歷屆政府都特別重視長安城遺址保護,在西安市四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將漢長安城遺址作為文物保護區,沒有在遺址區進行任何大型建設項目,遺址得以較好的保存。儘管龐大的佔地面積和特殊的區位使得遺址區規劃面臨不少難題,但以歷史文化背景的規劃是必然選擇。

  漢長安城不僅是漢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元前138年和西元前119年,漢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先後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邁出了中國聯通西域的第一步,張騫鑿空西域所開闢的絲綢之路一直沿用至西元16世紀,使用時間達1800多年。此外,漢長安城是東方土木結構建築傳統的代表,對古代東方的城市營造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與古羅馬城東西相對,遙相輝映,稱為“東長安、西羅馬”。

  2009年和2010年,國家文物局和陜西省政府先後批准《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表示要把漢長安城遺址規劃建設成為具有“真實性、可讀性和可持續性”的歷史文化遺産保護與展示園區,使漢長安城遺址成為西安市區內面積最大的生態環境優化區和區域文化功能區。在規劃指導下,目前,漢長安城遺址文化景區項目已被陜西省政府列入陜西省重大文化項目,文化景區建設也在持續推進。據介紹,到2020年12月,要完成漢長安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啟動特區整體保護和建設項目並取得階段性成果。

  “對歷史文化,要注重發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尋到魂,找準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點,深入挖掘歷史文化中的價值理念、道德規範、治國智慧。”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陜西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關於陜西工作,他表示:“陜西是‘天然歷史博物館’,文物點密度大、數量多、等級高,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文物,讓人們通過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記得起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脈。”

  保護好、利用好漢長安城,讓這座龐大的都城遺址能記得起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脈,充分發揮其“歷史博物館”作用。“我們始終認為,漢長安城遺址保護是一項具有國家性和民族性的重大文物保護及民族文化挖掘傳承的重要工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西安實踐’。”毛新亮堅定地説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