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陜西省科技廳了解到,目前,50多家龍頭企業、科研院所聯合22所高校的近40個新型研發平臺已啟動籌建工作。
“四主體一聯合”研發平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
陜西省鼓勵企業依託高校學科優勢在校園建立企業作為需求主體、投資主體、管理主體和市場主體的聯合研發平臺,簡稱“四主體一聯合”平臺。建設這種“四主體一聯合”研發平臺的作用是什麼,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趙懷斌一語中的:“目的就是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通道,推動高校和企業無縫對接,建立高校科研潛力釋放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的新機制。”
説起新型研發平臺的優勢,西北大學科技處工作人員深有體會:“和企業共建的研究院建在西北大學校園內,教師在課後就可以進入研究院開展研發工作,打破了以往校企合作中時間、空間造成的限制。”西北大學與延長石油集團組建了“延長——西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是由雙方共同構建的我省首個“四主體一聯合”新型校企研發平臺的載體,以陜西延長石油集團作為需求、投資、管理和市場主體,研究院建在西北大學校園內,發揮西北大學在地質勘探、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優勢,實現産學研深度融合。雙方約定:研究院産出的成果延長石油有優先使用和轉化權;成果轉化收益原則按照出資比例分配。
目前陜西省已啟動籌建近40個新型研發平臺
“目前,50多家龍頭企業、科研院所聯合22所高校的近40個新型研發平臺已啟動籌建工作。”陜西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説,平臺圍繞企業技術需求,聯合高校開展技術攻關。企業作為投入主體,與高校按照一定比例聯合建設新型校企研發平臺,以企業法人形式市場化運作,省級科技計劃將根據績效給予後補助支持。平臺建在校園內或校園附近,使教師不離開校園即可進入企業兼職,完善了高校人才培養的工程化環境,實現了深度融合(人員雙跨、資源共享),推動高校自由探索科研與企業目標導向研究有效對接,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
為推動“四主體一聯合”新型校企研發平臺建設,陜西省設立聯合基金,陜西省財政按總額20%的比例出資支持;對就地成功實施轉化的重大科技成果進行雙向補助,根據産業化規模和納稅總額,給予成果供給方和吸納方總額合計30%、最高不超過150萬元的後補助或貸款貼息;鼓勵高等院校、研發機構成果完成人創辦企業,可按其現金出資額度的20%申請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支持。(本報記者 王嘉)
摘要:目前,50多家龍頭企業、科研院所聯合22所高校的近40個新型研發平臺已啟動籌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