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3月14日下午,西安市政府針對大西安農民節籌備進展情況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大西安農民節將於3月18日在高陵區通遠街道何村(場畔農耕文化觀光園)開幕。當天,西安市委、市政府將對西安市評選的“三農”領域十個系列“十佳”先進典型進行通報表彰,開展農民節紀念林植樹活動,舉辦農民文化體育活動,展示精品農産品、精品鄉村旅遊路線、特色民宿、有關農村改革發展變遷40年攝影作品等。
大西安農民節緊緊圍繞“傳承農耕文化、發展現代農業,敬農愛農助農、推進鄉村振興”的主題,開展一系列立體式活動,從“接地氣”的農民趣味運動會到高端論壇活動;既傳播了鄉村文化,又切實推行了鄉村振興戰略。
西安市政府辦公廳副巡視員魯強(中)通報農民節籌備情況 (宋佳 攝)
農民趣味運動會預熱
作為大西安農民節的首場活動,西安農民趣味運動會已于3月10日在西安鹿鳴大球場成功舉行。這次趣味運動會的主題是“全民健康”,這是貫徹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西安市體育局長馮艷陽説:“全民健身是實現全民健康的手段和途徑,特別是目前我們農業人口展相當比例,農民健康是全民健康的一個重要部分。”
為了讓運動會更具有參與性和趣味性,同時保證安全,項目策劃充分結合農村勞動生産特點,借鑒多內外經驗,從規則制定、道具設計等各環節下了功夫,最終確定10各項目。農民朋友對運動會的評價是,“接地氣,就是生産勞動的再現。”
據悉,西安市11個涉農區縣的農民代表隊、近400名運動員參加比拼,2000余名群眾觀看了比賽。
高端論壇助力鄉村振興
農民節開幕前後,將舉辦多場內容各異的高端論壇。3月16日,圍繞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在高陵區舉辦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高端論壇;3月18日,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閻良區舉辦推進鄉村振興高端論壇;3月29日—3月31日,在曲江區召開“2018西安•中國櫻商大會”。
同時,各涉農區縣圍繞新業態、新産業發展,舉辦各具特色的分論壇。大會組委會還將在3月18日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開展農業科技宣傳諮詢活動。
近年來,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工作,認真落實“三農”工作各項要求,按照“服務城市,富裕農民,優化生態”的目標要求,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一區三帶七板塊”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已經初具規模。
這些都是西安率先設立農民節、率先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優勢和條件。西安市農林委主任馮慧武對西安市農業産業發展現狀做了介紹,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産業結構不斷優化。根據西安市資源稟賦著力調整優化産業結構,以板塊化的發展思路,形成了一批在全國、陜西省有較大影響力的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例如周至獼猴桃板塊發展到42萬畝,成為全球最大的獼猴桃集中産區,秦嶺北麓旅遊農業板塊發展到35萬畝,成為西安市民節假日出行的重要目的地,臨潼石榴板塊發展到10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榴産區,等等。
二是産業主體不斷壯大。基本完成了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形成了以現代農業園區為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家庭農場為示範,農業産業化和休閒農業雙向融合的發展態勢。2017年,西安市累計建成各類農業園區425個(其中省級園區34個,市級112個),園區總面積達到51.08萬畝,總産值達到54.96億元,高陵鹿苑現代農業園區等6個園區進入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目錄。
三是産業保障不斷完善。紮實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全市農村産權交易體系基本建立,高陵區成為全國農村改革實驗區和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周至縣尚村鎮張屯村成為省級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村。截止2017年末,西安市産權制度改革累計完成清産核資857個村,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361個村,完成集體經濟組織股權量化設置238個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32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