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陜西省採取新舉措 加大空氣和農村污染治理
2018-03-27 16:49:15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李妍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李妍):3月26日上午,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2017年全省環境品質狀況新聞發佈會,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郝彥偉出席並答記者提問。

  2017年陜西省環境品質基本狀況

  環境品質一直是民眾關心的一個熱點話題,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民生活,環境品質的提高,有助於提升人民享受綠色、健康生活的獲得感。

  發佈會上郝彥偉介紹,在空氣環境品質方面,2017年陜西省三大區域環境空氣品質呈現“兩升一降”,其中陜南、關中地區環境空氣品質有所改善,陜北地區環境空氣品質有所下降。

  根據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評價,陜西省13個市(區)環境空氣品質由好到差依次是商洛、安康、榆林、漢中、銅川、寶雞、楊淩、延安、韓城、西鹹、渭南、西安、咸陽。13個市(區)優良天數為154~331天,平均優良率為65.3%。

  (已改)【原創 +移動列表+三秦大地 西安】陜西省採取新舉措 加大空氣和農村污染治理

  2017年1·12月陜西省各市(區)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圖示 (陜西省環保廳供圖)

  (已改)【原創 +移動列表+三秦大地 西安】陜西省採取新舉措 加大空氣和農村污染治理

  2017年1-12月陜西省各市(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 (陜西省環保廳供圖)

  在地表水環境品質狀況方面:陜西省六條主要河流中,漢江、丹江和嘉陵江水質繼續保持優良。渭河干支流水質有所好轉,渭河支流水質中度污染。無定河輕度污染,延河中度污染。黃河干流水質輕度污染。石門水庫、王瑤水庫、紅鹼淖同比水質均無明顯變化,瀛湖同比水質下降。

  提及到其他環境品質問題,郝彥偉表示,28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標率92.8%,水量達標率98.67%。

 結合國家新計劃  採取新舉措治理空氣污染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美麗”二字首次被寫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鬥目標。要建設“美麗陜西”,就要對空氣、河流、山川等方面進行全面治理與保護。

  然而近年來,關中平原的空氣污染問題,在陜西全省乃至中國來説顯得有些突出,空氣環境的治理問題迫在眉睫。郝彥偉表示,新的三年行動計劃國家正在制定,其中可能會將三區的重點進行調整,關中平原包括汾渭平原在內的共11個城市,可能將納入國家戰略。

  “這‘一進一齣’所代表的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有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對於關中地區來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困難的一面。”郝彥偉説道,把關中平原納入國家戰略中來,將得到國家政策資金支持,對於發展十分有利;與此同時,關中平原等地區將面臨大規模的産業結構調、能源結構調整,以及交通運輸結構調整。

  面對新的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陜西將會採取怎樣措施來治理空氣污染?對此郝彥偉表示,陜西省將採取鐵腕治霾、科學治霾和協同治霾的方式來積極治理空氣霧霾,確保實現空氣環境治理的既定目標。

  此外郝彥偉還表示,陜西省對於重污染天氣成因以及霧霾成因方面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探究,而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陜西省環保廳將協同科技廳,邀請相關國家級院士和科研團隊進駐關中地區,開展污染源解析,把霧霾成因進一步研究清楚,從而加大科學治霾和精準治霾的力度。

  採取針對性措施 治理好農村污染問題

  建設“美麗陜西”,不光要把城市建設好,同時也要建設好“美麗鄉村”。但是在一些農村地區,地膜、塑膠袋、生活垃圾等污染依舊嚴重,美麗鄉村的建設也成了越來越重要的熱點話題。    

  郝彥偉表示,關於農村環境保護,一直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兩會”之後,國家將農村面源污染控制的職能調整到生態環境部,因此未來陜西省將打通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壁壘,將環保方面工作進行新的統一。

  郝彥偉還表示,近三年來,陜西省省委、省政府在農村環保方面也高度重視,先後曾發過三個重要文件:《關於加快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意見》、《關於推進全省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特別是今年提出《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前兩個文件可以説更多的是監管,後一個文件是從源頭上、從綠色發展的角度上綜合考慮農村的環保問題”郝彥偉説。

  基於政府政策的支持,陜西省開展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成為建設“美麗鄉村”抓手之措。據郝彥偉介紹,2018年陜西省將會抓56個縣835個村莊的治理,為此還確定了5項任務:一是飲用水源地保護;二是污水垃圾處理,其中垃圾定點要達到百分之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農村畜禽養殖糞便處理指標要達到70%以上,農村畜禽養殖糞便要得到妥善的處置。此外還將進行農村工礦企業污染治理,防止對村莊産生遺留環境問題。      

  “通過採取以上措施,使一批危害群眾健康、社會反響強烈的農村環境突出問題得到了有效整治,特別是陜南的南水北調區域,關中渭河流域農村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農村群眾的環境意識明顯提升,綠色文明的生産、生活習慣正在逐步養成”郝彥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