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吳宇婷):特色鮮明的宗教色調,極具標識的微標設計,靜謐的佛教音樂,在眾多展館中法門寺展館顯得有些與眾不同、獨具特色,來來往往的參觀者經過這裡總是會不由自主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打量一番。3月30日,這是在2018年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下稱“絲路旅博會”)上看到的場景。
西安絲路旅博會是國內唯一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國際性大型旅遊博覽會,是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絲綢之路旅遊合作、促進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平臺。
回顧絲路旅博會,自2014年舉辦以來,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今年是第五屆。一路走來,絲路旅博會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美食、美景、特色旅遊産品和休閒項目帶到更多的消費者面前。這其中,以法門寺、太白山、三國水城等為代表的寶雞市文化旅遊産業,更是借此平臺乘風而行,通過打造知名品牌,提升産業形象,加深消費者印象等舉措不斷吸引更多遊客前去觀光旅遊,促進了寶雞市文化産業的發展。
寶雞作為西部重鎮、副中心城市,在西部地區具有傳統的工業優勢,而在文歷史方面,幾千年的文化厚土,孕育出眾多歷史故事,更是人才輩出之地。除去人文歷史,寶雞更是天藍、水碧,自然風光秀麗,是適宜人們休閒遊玩的一座生態之城。
近年來,寶雞市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一方面深入開發具有地方特色、體現時代風貌的文旅産品,帶動全域旅遊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策劃開展一系列文化惠民和旅遊惠民活動,使廣大群眾享受真正的實惠,真正做到“人人可參與、周周有優惠”,打造了一條“文化+旅遊+扶貧”的全域旅遊新幹線。不僅如此,寶雞市還實現生態城市的打造,獲得了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多項殊榮,摘取了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
當下,國家全力推進全域旅遊,“文化+”“旅遊+”成為發展第三産業的重要抓手。值2018西安絲路國際旅博會召開之際,寶雞作為陜西省第二大城市,是如何展示自己、表達自己,從而讓世界了解寶雞發展、寶雞文化、寶雞旅遊。或許可以從這次寶雞市在絲路旅博會設置的展館裏窺探一二。
電商助力特色文旅産品推廣
相較于陜西省內其他城市展館來説,寶雞展館處於靠後的位置,但這並沒有阻擋人們前來參觀了解的熱情。在寶雞展館內,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發現最吸引人的就是寶雞馬勺了,一張張社火臉譜躍然于馬勺背面,向人們展示著社火文化和這項傳承已久的技藝。
除了馬勺,在寶雞展館裏,還可以看到泥塑、根雕、剪紙等極具寶雞地方特色的文化産品。在寶雞百寶電子商務工作的常靚靚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這些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産品,大多都散亂在一些偏遠的地區,之所以能夠把他們集聚到一起,在絲路旅博會上展示,離不開電商平臺的運作。
寶雞展館馬勺展示(陜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供圖)
“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搭建好寶雞百寶這一電商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將寶雞市各地優秀的特色産品帶到展會,從而把它們推廣出去”常靚靚説。
不僅如此,據了解寶雞市還將這些特色的文藝産品、名優小吃等通過電商平臺,嫁接到旅遊景區裏,實現線上和線下旅遊享受與體驗的充分融合。
研學之旅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
提起法門寺,人們立馬想到的就是“佛教聖地”。走進法門寺展館,宗教元素隨處可見,經書、佛畫、佛樂,仿佛一下子就將遊客帶進了一個宗教場所,遊客在這裡可以坐下來體驗一下抄經、觀看舞樂展示等活動,充分了解法門寺,了解以法門寺為載體的佛學文化。
法門寺展館舞樂表演(法門寺景區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法門寺距今約已有1700多年曆史,被譽為皇家寺廟,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其地宮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法門寺文化景區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羅兵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近年來寶雞市政府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將寶雞市知名景區向外推廣,建立品牌效應,實現文化景區的有效增益。
羅兵説,現今法門寺景區對於法門寺走出去整體推進,通過加大宣傳和建立實業公司。這次展館設置上,法門寺有靜態的佛經、佛畫等展示,也有視頻、舞樂等動態展示,更是設立抄經之處,供前來參觀的人們直接體驗一場靜心之旅。
在羅兵的介紹中,國際在線陜西頻道了解到法門寺景區立足於法門寺所承載的佛文化之上,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將其歷史淵源、文化積澱進行充分開拓,不僅僅是吸引眾多佛教信眾前來遊玩,更是要擴大群體,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旅遊。
“現今,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更多的遊客已從單純遊覽轉向對於自身景區歷史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不僅讓自己身體得到休閒,而且也要使自身心靈從觀光中得到休憩。因此,法門寺基於自身厚重的歷史文化、佛學經典,逐步開發以文化為主的靜心之旅,將旅遊與文化學習深度融合,為遊客提供法門寺的研學之旅”羅兵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