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代家溝村:協調推進産業發展和鄉村治理 建設美麗宜居示範村
2018-04-05 17:52:23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李妍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和以前相比,現在的生活變化很大,房屋、道路、廣場等基礎設施齊全,通過大棚種植家裏也有了穩定收入,很滿意。”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甘谷驛鎮代家溝村村民張社軍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

  4月4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全國網絡媒體主題採訪活動來到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甘谷驛鎮代家溝村,感受代家溝村新時代的新風貌。

  代家溝村,一個坐落在陜北黃土高原的典型革命老區村。這樣的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是每一個村民最樸實的願望。據了解,近年來,代家溝村黨支部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以“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用産業發展推動脫貧腳步。

【原創+三秦大地  延安】代家溝村:協調推進産業發展和鄉村治理 建設美麗宜居示範村

  全國網絡媒體採訪團來到代家溝村(鄭安 攝)

  創新發展模式 “一村一品”差異化産業發展

  經過幾年來脫貧攻堅工作的紮實推進,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的扶貧方式已獲得共識。農村,基礎設施落後、思維保守、可利用資源有限等等成為制約農村發展的因素。如何使貧困村順利脫貧、不返貧,産業支撐是關鍵。

  據介紹,代家溝村以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大力推動“一村一品”差異化産業經營;通過“部門補貼一部分、政府獎勵一部分、村組投入一部分、家戶入股一部分”,新建高標準大弓鵬220座,溫室4座,改善和提高了農村産業基礎設施。

  在扶貧模式創新方面,代家溝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與餐飲公司、告訴服務區聯合,形成了“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扶貧模式,搭建起以貧困戶為重點,覆蓋全村農戶的銷售平臺。同時與電商相結合,鼓勵鎮級電商服務站優先銷售貧困戶的農副産品,拓寬農戶的銷路,增加農民收入。“我主要經濟收入就是種植香瓜、西瓜,現在的大棚也比以前的好,也不愁銷路,一年能收入一萬多元。”張社軍説道。

  改善人居環境 以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

  代家溝村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以脫貧促振興,全面加強農村基層工作。以建設美麗宜居示範村為抓手,以弘揚農村文明風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設施水準為重點,穩步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兩條腿“走路。

  “解決村民住的問題是最基本的,我們申請到相應的補貼,進行同一規劃和建設。願意搬遷過來的村民,支付11萬元就可以住上147平的房子,水、電、氣基礎設施配套也很齊全。現在住進去的村民,每一家都有了自己的宅基地。”甘谷驛鎮鎮長孫霞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

  據了解,2013年代家溝村遭遇暴雨災害,部分村民的窯洞受到不同程度破壞,村民住房安全難以保障。代家溝村通過整合移民搬遷、危窯危房改造、一事一議等資金,修建二層住宅樓82戶,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同時,以美麗宜居示範村建設為契機,新建農具間82間,安裝太陽能路燈80盞、健身器材8套,新建公用廁所3處,實施村莊綠化20畝、墻體美化1000平方米、道路巷道硬化1600米,實現無線網絡、治安監控全覆蓋。“讓村民從曾經的土窯洞搬進現在的樓房,就是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同時,我們還要給村民們配套産業, 2016年年底實現了家家戶戶都有配套産業。”孫霞説道。

  提升村風民質 實現物質、思想同脫貧

  新時代新農村,村容村貌、民風民質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考量指標。代家溝村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充分發揮黨員示範作用,努力培養建設好村風、好家風、好民風的“三好風氣”。除此之外,為使村上留守、貧困孤寡老人獲得更好的關心和照顧,村上建起了幸福互助院,在傳承尊老敬美德的同時,切實解決村中老人的日常起居問題。

  隨著脫貧攻堅步伐加快,多項優惠政策疊加。如果説脫貧摘帽是貧困村的第一要務,那麼村風民質就是確保實現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柱。脫貧攻堅,不只是為了“鼓起口袋”,也要“富起精神”。只有讓精神文明、道德素質建設貫穿扶貧始終,使貧困戶在獲得幫扶的同時懂得自強,使幸福感和知足感同步提升,才能實現貧困戶的物質、思想同步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