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政府職能轉變,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發揮政策性優勢,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核心問題。在《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解析》(以下簡稱“方案解析”)中,將“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作為第一項主要任務和措施在《方案解析》中體現,可見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在自貿試驗區建設中的統領作用。
《方案解析》中指出,自貿試驗區要改革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要求,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創新政府管理放到推進制度創新的收尾,著力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先行先試;同時,自貿試驗區還要推進聚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措施。
據了解,陜西省政府將213項省級管理事項下放(委託)自貿試驗區辦理,西安市將103項市級管理事項下放(委託)自貿試驗區辦理。這是自貿試驗區掛牌一年來,在加快政府管理模式改革方面交出的“答卷”。
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 供圖)
“簡政放權”不只是辦事便捷
改革開放40年,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為順應全球發展新趨勢,實現國內發展新突破,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然選擇,自貿試驗區便是這一歷史使命的承載者。而政府職能轉變是必須牽住的“牛鼻子”。
提到轉變政府職能,最容易想到的便是簡政放權,各級政府也將簡政放權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簡單理解,“簡政”便是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放權”便是下放權力,尊重市場規則。一年來,自貿試驗區的各片區不斷在此方面作文章,如西安市以“行政效能革命”為引領,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出1542項“最多跑一次”服務事項;西鹹新區更是全國首創“3450”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新模式,精簡申報材料、簡化辦事環節等舉措,努力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
但簡政放權絕不僅是辦事便捷、審批更簡,更重要的是政策的精準執行。自貿試驗區建設涉及多個部門,工商、稅務、海關、檢驗檢疫、跨境貿易等部門業務具有專業性、複雜性、多部門業務交叉等特點。因此,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需要既能保證政策合規,又能靈活推進。這需要上層的頂層設計和改革決心,也需要基層的思想解放和執行耐心。
“責任強身”與“權利瘦身”同步
陜西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大廳,政府職能轉變的窗口(柳洪華 攝)
以“行政效能革命”為突破口的政府職能轉變中,重服務,更要重監督,明確“有權就有責、權責要對等”的原則是政策執行不變形、不走樣的重要保障。
推進權利清單“瘦身”,取消不必要的手續或證明,清理不合法、不合理的政府權力,明晰政府和社會界限,是破解制約政府效能提升的根本性舉措。
而“權力瘦身”之後更應注重“責任強身”。將省級或市級權利下放至自貿試驗區,給自貿試驗區更多自主權,是政策先行的前提。各級部門的工作人員,是政策執行的主體,如何利用好賦予的“自主權”,需要強化對執行人的監督考核,根據權利清單明確責任清單,明晰權責,規避“不作為”“踢皮球”現象,避免業務“交叉點”成為“盲點”。同時,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對想作為、敢作為、善作為的人給予相對的空間,發揮創造性和靈活度,避免在政策執行上出現“生搬硬套”,才能使好政策結出好果實。
“五星服務”避免“大包大攬”
近年來,西安市致力於打造“五星級店小二”隊伍,改變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在社會治理、民生、招商引資、營商環境等全方面提供“五星級服務”。
政府人員提供各類服務中,增加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聯繫和互動。但如何在日常的“行政效能革命”“五星級服務”中,探索自貿試驗區更進一步的改革創新,用好自貿試驗區這個“放大鏡”,推動政策性探索,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一環。
除此之外,把握好“五星服務”與“簡政放權”之間的度,避免出現“大包大攬”現象,使剛下放的權利又在不經意間以另一種方式“收回”,這是另一個考驗。
轉變政府職能旨在加快形成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相比于其他省份的自貿試驗區,陜西不靠海、不沿邊的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稀釋了自貿試驗區的部分優勢,比如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上的欠缺。
因此,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增強政策落實精度,配套行政管理體系,打造市場軟環境,從而實現制度成本的降低,是陜西自貿試驗區突圍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