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開放再出發】由黃變綠:榆林改革開放40年治沙變“色” 驚嘆世界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5-16 19:16:50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吳宇婷 郭克強):近日,當2018絲路大V文化陜西採訪團走進榆林時,呈現在絲路大V們眼前的是一碧如洗的藍天、鬱鬱蔥蔥的林園......“我完全沒有想到這座城市曾與沙漠為鄰,曾受困于近在咫尺沙漠的侵襲。我坐在車上,看到寬闊的公路兩旁儘是綠色植被,這完全是座綠色的生態之城。”埃及網紅歌手杜哈·薩米爾( DOHA SAMIR SOBHY ALY TOLBA)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

  【地市 加顯示圖+三秦大地 榆林+移動列表+專題 絲路大V 最新消息 加摘要 】(頁面標題)由黃變綠:榆林改革開放40年治沙變“色” 驚嘆世界(內容頁標題)【改革開放再出發】由黃變綠:榆林改革開放40年治沙變“色” 驚嘆世界

  藍天碧樹下的榆林(攝影 吳宇婷)

  【地市 加顯示圖+三秦大地 榆林+移動列表+專題 絲路大V 最新消息 加摘要 】(頁面標題)由黃變綠:榆林改革開放40年治沙變“色” 驚嘆世界(內容頁標題)【改革開放再出發】由黃變綠:榆林改革開放40年治沙變“色” 驚嘆世界

  榆林高家堡古鎮自帶濾鏡的“高顏值”天空(攝影 吳宇婷)  

  這座曾經飽受沙漠化危害的塞上名城,這片貧瘠而荒涼的土地,歷經幾代人幾十年堅持不懈的艱苦奮鬥,實現了“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半個多世紀“徵沙治土”的艱辛歷程,換來了如今腳下的這片有著“塞上江南”之稱的綠色生態榆林。

 風沙肆虐 “一件皮襖四季穿”

  榆林,因秦代名將蒙恬率30萬大軍“樹榆為塞”而得名。後歷代戰亂頻仍、墾荒不斷,導致水土流失和風蝕沙化嚴重。新中國成立前,榆林北部風沙區流沙已越過長城南侵50多公里。提起榆林,“濯濯萬山無草木,蕭蕭千里少禽鴉。”曾幾何時,這便是榆林留給世人的印象。

  “榆林的林業發展,完全可以説是一部榆林治沙造林的史詩,也是榆林的發展史。”日前,榆林市林業局長呂學斌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説道。

  陜西省是中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也是阻止西北風沙東越南進的重要防線,然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的99%都集中在位於毛烏素沙漠南緣的陜北榆林。

  “吃糖菜,住柳庵,一件皮襖四季穿。”這是生活在沙區人民的真實生活寫照。據了解,在解放初期,榆林市4.36萬平方公里中沙區面積約佔48%。

  提到以前的榆林,據呂學斌描述,過去的榆林林木覆蓋率只有1.8%,漫天黃沙,水土流失荒漠化嚴重,年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下。“那個時候,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環境非常惡劣。“呂學斌説道。

 改變環境 一張藍圖繪到底

  為了改變惡劣的生存環境,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榆林就開始對沙漠長期不間斷治理,尤其改革開放以後,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榆林市積極踐行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工作,並且結合南北不同地貌,形成“南治土,北治沙”針對性防治體系。經過多年的綜合治理,榆林森林覆蓋率從當時1%左右提升到現今的38%左右,極大的改善了人居環境。

  從“哪有風哪栽,要把風沙鎖起來。”“哪有空哪栽,再把窟窿補起來。”“適地適樹合理栽,又把三松引進來。”到“喬灌混交立體栽,綠色屏障建起來。”,再到“打造精品連片栽,增值增效富起來。”據了解,榆林針對五大沙化土地類型區,採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走出了不斷升級的科學治沙之路。通過採取人工、飛播、封育相結合,植治、水治、土治相結合,一改(改良土地)、三化(林網化、水利化、園林化)、八配套(田、渠、水、林、路、電、排、技)等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推廣樟子松“六位一體”等造林治沙實用技術,提高了治理水準,保證了治理成效,讓榆林植樹造林蓬勃發展。

  在各大生態工程帶動下,榆林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呈現出面積減少、程度減輕的趨勢,植樹造林使榆林遍佈綠色,極大改觀沙區生態面貌,走向“向荒漠要綠色”的發展之路。

 造林“色”變 堪稱世界治沙奇跡

  據介紹,目前榆林保存的林業覆蓋面積達到2157萬畝,榆林林業覆蓋率由過去的1.8%提高到33%,降水量近兩年提高至500毫米-600毫米。功夫不負有心人,與此同時,改變的更是榆林的環境,“即使大風天氣,也很少再遇到沙塵暴,空氣品質指數不斷提高。”呂學斌説道。

  榆林治沙造林走過艱難而輝煌的歷程,心血和汗水成就的腳下綠地,同樣的引起了世界的關注。1992年8月,在榆林召開的“沙地開發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時,與會中外專家盛讚榆林治沙是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我很驚訝我現在看到的榆林,這是一座沙漠上建立起來的城市,這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也對榆林人這麼長時間堅持防沙治沙工作感到由衷的欽佩。”土耳其資深媒體人卡米爾·埃爾道杜(HALIL KAMIL ERDOGDU)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

  過去黃沙漫天的榆林,歷經四十年巨變,如今,一行行碧樹,一灣灣梯田,一片片田園,向世人展示了榆林林業建設的成就,昭示著榆林走向由“黃”變“綠”,成為一顆綠色的“塞上明珠”。據悉,榆林當前圍繞“三帶兩區”林業區域戰略佈局,未來五年榆林將呈現出一副綠屏相連、綠廊相通、綠環相繞、綠景相嵌的多層次綠色生態畫卷,成為西北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