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5月23日,陜西榆陽·陜北民歌博物館建成開館,這標誌著陜北人祖祖輩輩傳唱的陜北民歌有了自己的家,為陜北民歌傳承與繁榮搭建起一方新的人文舞臺,樹立起一座新的文化地標。
陜西榆陽·陜北民歌博物館揭牌儀式現場(攝影 王丹)
榆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博,榆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麻寶玉,榆林市副市長楊東明,榆林各縣市區有關領導和相關負責人,榆林市內及周邊市縣區博物館負責人員;知名陜北民歌手;陜北民歌博物館實物展品所有捐贈人以及知名企業家代表共同出席開館儀式。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榆陽區委書記苗豐出席並講話,榆陽區區長賀利貴主持儀式。
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榆陽區委書記苗豐致辭(攝影 高揚)
苗豐在致辭中表示,陜北民歌是黃土高原的文化符號,飽含著陜北人的精神基因,代表著獨特的精神標識。陜北民歌的發展變遷史,就是一部陜北人民世世代代的精神史、心靈史和命運史。陜北民歌植根於人民生活,始終與民族命運相聯繫、與時代旋律緊相隨的文化品質,已成為三秦大地乃至中華民族的一張文化名片和藝術瑰寶。榆陽區是陜北民歌的重要發源地和傳唱地,保護好、傳承好老祖宗、老先人留下的文化遺産,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和義務。
苗豐説:“2017年2月3日,榆陽區委常委會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啟動建設陜西榆陽·陜北民歌博物館。從選址規劃、學習考察、專家選聘,到展陳設計、文物徵集、綜合布展,榆陽區上下齊心協力,社會各界鼎力相助,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建成了全國獨一無二的民歌音樂博物館。在連續奮戰的476天裏,我們跑遍了大江南北,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貴文物資料,採訪了成百上千的老前輩、老專家和老藝術家。來自全國各地的熱心人士,高風亮節、慷慨相助,多次捐獻出一大批寶貴的文物資料。老一輩藝術家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黃土地充滿熱愛的純粹情懷,新一代建設者高度負責、精益求精的使命擔當,共同鑄成了這個精品文化工程。”
苗豐強調,“在今後工作中,我們要把陜北民歌博物館的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之中,突出地方特色,豐富館藏內容,把各種來之不易的文物資料保護好、管理好,著力打造國內展品最豐富、內容最權威、功能最完善的全國一流專業博物館,使之成為陜北文化精神展示的窗口、陜北民歌研究創作的高地、年輕藝術人才輩出的搖籃、全國民歌交流薈萃的殿堂、文創事業繁榮發展的平臺。”
陜北民歌博物館揭牌現場(攝影 王丹)
與會嘉賓參觀陜北民歌博物館(攝影 高揚)
據了解,陜北民歌博物館總建築面積11800㎡,其中布展面積約5680㎡,建設範圍涵蓋博物館序廳、傳統陜北民歌展區、革命歷史陜北民歌展區、新時期陜北民歌展區、陜北民間音樂藝術展區、陜北民歌研究專題展區、臨時展區六大部分;公共部分裝修及配套功能展區約6120㎡,建設範圍包括文創産品銷售區、書吧咖啡休閒區、餐飲中心、陜北民歌培訓中心、陜北民歌體驗中心、陜北民歌交流中心、陜北民歌錄音製作中心,以及相關配套板塊。另外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五百人劇場裝修兼顧陜北民歌大舞臺的功能,可滿足各類演出需求。
社會各界慶祝陜北民歌博物館于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6年之際建成開館(攝影 王丹)
陜北民歌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座以陜北文化為元素,以陜北民間音樂為主體,反映陜北悠久悲壯的歷史變遷、體現陜北歷史人文精神,集民歌研究創作、培訓交流、演藝推廣、産品研發于一體的專題博物館。陜北民歌博物館的建成開放,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汲取前進力量的精神寶庫,同時也是榆林建設陜甘寧蒙晉交界處最具影響力城市對外宣傳的文化名片。(文 張利平 李強 王丹 編輯 郭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