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城市公共交通急需改變“小馬拉大車”的現狀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5-28 17:49:12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上車的乘客往後走;上不來了,坐後面的車。”這是市民乘坐西安336路公交車最常聽到的話。用以滿足北郊群眾及北大學城學生出行需要的336路公交車,全程18公里、配車40部,線路單一、群眾和學生較多、距離地鐵口過遠等因素導致難以滿足實際的運輸需求。在西安整體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同336路公交車一樣的“難兄難弟”不在少數。

  【原創+三秦大地 西安+移動列表】西安城市公共交通急需改變“小馬拉大車”的現狀

  2輛336路公交車同時接駁一站,卻仍是擁擠不堪(攝影 柳洪華)

  城市交通,是城市運行與發展的“血管”。而“血管”的輸送和承載能力決定了城市“機體”的健康成長。5月23日,西安市政府印發《大西安“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完善“地鐵+常規公交+慢行”的一體化公共交通體系,實現“地鐵更快捷、公交更便利、道路更暢通、市民更方便”的總體目標。似乎,大西安城市交通終於迎來“爆發”式發展的轉機。

 大西安公交建設

  優先解決“城郊和新區(新城)”的需求

  在城市人口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中,城市交通是核心要素之一。根據大西安發展定位,西安市人口的增長已是必然。據《西安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顯示,到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規模將達到1070.78萬人。而據相關測算,到2020年,公交客運總量將達到39.7億人次。

  當前,處於常態化限行下的西安,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公共交通運輸能力、公交與地鐵間的轉接能力等方面已表現出不足。同時,在大西安的大版圖中,西郊的西鹹新區、南郊的長安區、北郊的未央區、東郊的浐灞生態區等區域的公交線路少、車次少、接駁能力弱等問題明顯,而這些區域又分佈著相當數量的高校或城鎮化改造後的社區,人多車少、車車爆滿的境遇讓這些區域的學生、市民的“進城之路”略顯艱辛。

  從西安公交網了解到,目前西安市公交線路317條(包含無效線路58條),如此“單薄”的公交線路網,來支撐眼下西安千萬級體量的人口規模,明顯“力不從心”。

  【原創+三秦大地 西安+移動列表】西安城市公共交通急需改變“小馬拉大車”的現狀

  西安市部分公交線路(截圖 西安公交網)

  對於西安公共交通出行難題,在發佈的《規劃》中提出,要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準。這表明,西安已意識到發展公共交通是解決西安城市交通難題的治本之策。《規劃》表明在“十三五”期間,大西安計劃新增公交線路59條,調整公交線路51條,其中西鹹新區內新增公交線路15條左右,常規公交與地鐵接駁線路將達240余條。

  到2020年,新增和調整後的西安公交線路網能否滿足39.7億人次的公交客運總量,仍需時間檢驗。但在軌道交通無法短時間內實現延伸、組網、覆蓋的情況下,急需加快增加公交線路和車輛的步伐,提高500米站點覆蓋率、線網覆蓋率;同時優化線路佈局,降低線路重復系數,對於距離過長、站點過多、社區、學校較多的線路,應採取規劃支線分流,增加輔助線路等措施。

 大西安軌道交通建設

  與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一場時間賽跑

  在現代城市交通發展中,軌道交通以其速度快、容量大等特點,在市內大眾化出行,市內與城郊之間大規模、集中性出行中扮演著核心角色,擔負著城市客流組織、引導、分流等的主導作用。在諸如上海、紐約、倫敦等國際大都市,軌道交通已是公共交通的骨幹,猶如城市交通的“主動脈”。

  從西安地鐵官網了解到,目前西安已運營的地鐵線路為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在建地鐵項目為四號線、五號線一期、五號線二期、六號線一期、六號線二期和九號線。據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按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西安以91.35公里位列第15位,不僅與武漢、成都、杭州存在差距,甚至排在大連、瀋陽、鄭州之後。

  【原創+三秦大地 西安+移動列表】西安城市公共交通急需改變“小馬拉大車”的現狀

  中國各主要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情況(截圖 中國公交信息網)

  當前,西安正處於發展黃金期,致力於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2018年“五一”假日期間共接待遊客量1014.56萬人次,成為“國內十佳旅遊目的地”第3位。這正説明,西安城市公共交通,除了滿足本地市民的出行外,還要承擔運送遊客的任務。同時,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是給予遊客良好的旅遊體驗、延長遊客停留時間、促進遊客多景區轉換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推進全域旅遊建設所需的基礎空間網絡。

  以第15位的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支撐第3位的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暴露了在城市基礎設施配套中的“軟肋”。在發佈的《規劃》中強調,至2021年,地鐵運營線路達到8條,運營里程達到243公里。屆時,剛剛超過目前的武漢237公里(截至2017年12月),足見差距。也説明瞭當前的西安,離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綜合運輸客運體系相去甚遠。

  對標成都、杭州、武漢等其他新一線城市,西安的軌道交通建設已經落後。因此,西安在以地鐵為主的軌道交通建設中,除提高政府財政收入、降低政府債務率外,更應提高每一期線路規劃的科學性,以城市發展最需要、市民出行需求最迫切為原則,實現早規劃、早申報、早開工、早運營,加速打造以公交線路網絡為整體“骨架”,以地鐵為主的軌道交通為“主核”的西安現代城市公共交通體系。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