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視頻跨入發展高速路 西安高校凸顯人才優勢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5-28 11:08:55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5月26日上午,“2018西安PGC&UGC短視頻暨新媒體産業與教育發展高峰論壇”(注:PGC為“專業生産內容”,UGC為“用戶生産內容”)在西安工程大學舉行。西安工程大學黨委書記劉江南,西安工程大學新媒體藝術學院院長馬冬出席論壇併發表致辭,騰訊、微博等短視頻領域行業領頭人,深圳、河南、陜西、安徽、天津、福建東南等衛視嘉賓,以及西安工程大學、西安美術學院、天津師範大學、四川傳媒學院的師生,巴基斯坦藝術教育專家共同參與本次論壇。

  【三秦大地 西安+移動列表+原創】(頁面標題)短視頻勃發 西安高校凸顯人才優勢(內容頁標題)短視頻跨入發展高速路 西安高校凸顯人才優勢

  西安工程大學黨委書記劉江南致辭(攝影 吳鐵)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入普及,從一開始的用戶上傳短視頻,到專門機構製作短視頻,再到專業的短視頻App等眾多頭部流量平臺不斷崛起,短視頻已經成為內容創業和社交媒體平臺的重要傳播方式之一。本次論壇主要圍繞“聚合新媒體力量,助力新時代教育”的主題,由行業領頭人等專家在各自領域做出深度分享和解讀。

  在主旨演講環節,騰訊企鵝號短視頻運營中心總監權立從內容、平臺、政策監管三個方面剖析了近年來短視頻的發展。他提出,精品、優質內容,是每個時代的稀缺品。騰訊通過節目聯合定制、內容模式開發、版權引入,把短視頻規模化、IP化,並針對不同的機構提供相適應的接入服務,比如與學校的合作,就涵蓋了校園達人、創意大賞、短視頻大賽等。

  作為中國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之一,微博擁有4.1億月活躍用戶。微博電視臺網産品部高級運營經理賈保成與在座嘉賓分享了綜藝短視頻行銷的觀點。“臺網聯動”是微博特有的合作模式,“短視頻”“品牌效應”“綜藝IP”三者相互促進,通過短視頻精細化拆分,再通過大號分發刺激播前播後“長尾效應” ,從而反哺收視率,提升IP品牌價值。

  面對“媒體融合”的趨勢,媒體不僅需要自身的原創內容再造,更需要優秀人才力量的注入。作為培養傳媒業未來發展所需的全媒體、複合型、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的高校,更需要探索建立寬口徑、厚基礎、跨媒體、精專業的課程體系,以及組建多功能、跨媒體、可融合、全程覆蓋的實戰型教學體系,培養貼近市場、懂媒體傳播規律的複合型人才。

  在圓桌論壇環節,嘉賓們共同探討了“新媒體時代下傳媒人才培養的方式”這一話題。西安工程大學新媒體藝術學院院長馬冬首先發言,他認為高校應揚優勢、聚合力,搭建起集資訊、展示、互動、行銷、傳播、大數據為一體的傳媒教育平臺,聚焦新媒體藝術與文化教育的開發建設,共謀教學、適應創新,共創校企發展、共贏之路。

  【三秦大地 西安+移動列表+原創】(頁面標題)短視頻勃發 西安高校凸顯人才優勢(內容頁標題)短視頻跨入發展高速路 西安高校凸顯人才優勢

  圓桌論壇環節(攝影 吳鐵)

  陜西衛視副總監豐子恒認為:“內容為王,技術可以帶來變革,所以想要從事傳媒或新媒體類的工作,一定要關注內容與技術。”“雖然工作辛苦,但如果再讓我做一次選擇,我還是會選擇傳媒行業,就是因為喜歡,所以你們喜歡就去做吧!” 深圳衛視副總監張丹提出的觀點充滿情懷。騰訊企鵝號短視頻運營中心總監權立則向在座學生提出了職業建議 :“入行最大的門檻就是想法和執行,趁年輕一定要擁有一技之長。”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