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康石泉縣兩河鎮脫貧攻堅觀察:劍指貧窮 開拓子午古道上的致富新路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6-02 20:56:22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看著長勢良好的桑苗,在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兩河鎮高原村合勝蠶桑合作社務工的貧困戶毛明勝笑瞇了眼,揮起鋤頭,加快了鋤草的速度。

  合勝蠶桑合作社的400畝桑樹種植在沿著子午古道的山坡上,子午古道貫穿兩河鎮全境。“古道精神”始終激勵著兩河人奮鬥前進,如今,又鼓舞著新一代兩河人劍指貧窮。

  兩河鎮位於石泉西北部,地接佛坪、寧陜兩縣,總人口9430人,貧困人口1007人,貧困發生率10.6%。子午古道串聯起11個村和1個集鎮社區,這裡基礎設施薄弱、自然條件惡劣。原來因為交通便利聚集起的餐飲、零售經濟活力,在西漢高速貫通運行後,繁華不在,只剩山水。自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兩河鎮幹群一心,緊抓機遇,通過瞄準産業扶貧,改革幫扶模式,注重扶志扶貧,5年間減少貧困人口近600人,並計劃在2018年實現全鎮脫貧。

  兩河鎮黨委書記陳衛表示:“農村的貧困更多是因為農業文明和商業文明沒有完美地結合,閉合的交易渠道,閉塞的信息交流,加上貧困群眾缺資金、缺門路、缺市場意識,往往難以發展産業,實現長效脫貧。”

  近年來,兩河鎮以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三變”改革為基礎,探索出“四跟四走”産業扶貧新路,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産業項目走,産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組織和支持貧困農戶跟著能人搞項目、闖市場、增收入。

  新春村蔣永貴既是支部帶頭人也是致富帶頭人,2016年個人出資30萬元在新春村大平梁種植魔芋400畝,魔芋田橫跨三個居民小組,還成立了合作社。村裏的貧困戶可以自願選擇加入合作社參與分紅,也可以在魔芋基地打工獲得勞務報酬。魔芋通過訂單收購,2017年,新春村種植魔芋總收入近百萬元、戶均增收近1000元。雖然現在蔣永貴退休,但仍然是新春村老百姓眼中的“土財神”。

  火地溝村第一書記余濤和他的團隊創新思路,2017年在城鎮社區流轉土地了200畝土地,新建了石泉縣第一個“飛地産業園”。該項目總投資4500萬元,目前已新建現代化恒溫大棚25個,發展食用菌50萬棒,帶動貧困戶20余戶,解決了火地溝村及集周邊用工150余人,這裡生産的反季節食用菌已經銷往西安、成都、重慶,涮進城裏人的火鍋。

  “老話總説樹挪死,人挪活,可我們的産業園的菌棒走出火地溝,反而活了下來,還活的更好。”余濤曾經因為火地溝貧瘠的土地和溝壑縱橫的地貌發愁,如今煩惱全無。

  高原村的趙坤15歲外出打工,事業做大之後,和許多古道上的兩河人一樣,懷揣造福鄉里的夢想回到高原,和高原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長吳曉軍一拍即合,合勝蠶桑合作社應運而生。

  400畝桑園、800平方米的蠶室,規模化經營下的傳統産業收益遠大於家庭作坊,村民和貧困戶也積極參與其中。貧困戶得了實惠,群眾也對這個30齣頭的小夥子充滿信任。2018年高原村“三委”換屆,趙坤當選村監委會主任,真正走上了“為人民服務”的大路。

  蠶桑、魔芋、食用菌、苗木花卉等等,都是兩河鎮産業脫貧計劃中的重要支柱産業。相比傳統農業,兩河鎮更專注對自然稟賦進行深度挖掘、創新、發展與配合。中藥材養生旅遊“本草溪谷”景區就是兩河鎮招商引資的新型産業。

  位於中心村的“本草溪谷”正在加緊建設,計劃于2019年開始運營,將建成為全國首個集中藥材種植基地、藥膳基地、休閒基地、養生基地、健康諮詢基地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山莊。2017年底,開發本草溪谷的久泰農業公司免費帶領中心村老年人到西安進行了健康體檢。

  “政府與企業不同,企業可以開除員工,但我們卻不能無視窮人,反而要去幫窮,要去扶志。”兩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成華在新民風建設工作推進會上講到。

  近年來,兩河鎮在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緊抓新民風建設,廣泛開展道德評議活動,扶貧扶志,讓許多發展動力不足的人走在了致富的前列。

  幾年前,貧困戶賈瀾波曾因一把大火把家業燒個精光而一蹶不振。在結對幫扶幹部張利的多次入戶鼓勵下和積極協調政策幫扶下,賈瀾波又重新走在通往“希望”的路上。如今,賈瀾波的實木菜板如今成了兩河鎮家喻戶曉的鄉村品牌。

  與賈瀾波相反,艾心村王仕春為了進貧困系統經常纏著鎮村幹部要幫扶、要補貼、要“低保”。於是,兩河鎮黨委書記陳衛庭決定在艾心村委會召開了一次特殊的“道德評議會”。陳衛庭邀請了石泉縣司法局、扶貧局幹部及群眾代表向王仕春詳細介紹政策,勸説其發展産業。經過努力,王的情況有了明得得改善。

  2018年,兩河鎮將劍指貧窮,開拓致富新路,向貧困發起最終決站,年底實現全鎮脫貧。(供稿 安康市石泉縣兩河鎮  蔡勳 編輯 段曉蕊)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