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儀式(攝影 楊薇)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薇):5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兒科第八屆早産兒回娘家活動暨早産/高危新生兒隨訪門診揭牌儀式在患兒家屬的期盼中拉開了帷幕,並正式成立。
參加此次活動的寶寶(攝影 楊薇)
參加此次活動的有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長助理兼醫務部部長鄒余糧、門診部主任王瑞君、護理部主任鄭雪梅副、婦兒轄區總護士長盧沁蕊,並特邀曾經在新生兒科住院的10組早産或高危寶寶的家庭、現正在住院的20余位新生兒及家長參加此次活動,活動由新生兒科護士長段旭鋒主持。鄒余糧代表院領導致辭。
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兒科主任周熙惠在活動上發表講話(攝影 楊薇)
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兒科的醫務工作者,早早的就籌劃起了“六一”的節目和“早産兒回娘家”活動,只為給那些他們曾經撫育過的孩子們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據悉,到2018年,“早産兒回娘家”活動已經連續舉辦八屆。此活動自2011年起,每年都會如期舉行,活動內容豐富,包括家長育兒經驗分享、寶寶才藝大比拼、親子遊戲、育兒知識講座、智力測評、NBNA評分、神經查體、運動發育評估、美國Bayley發育評估量表及多項體檢項目等。
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長助理兼醫務部部長鄒余糧在活動上發表講話(攝影 楊薇)
據了解,隨著新生兒醫學的發展和新生兒救治水準的提高,早産兒及危重新生兒搶救成功率顯著提升,加上二胎政策的開放,高齡孕婦增多,使早産、高危新生兒的比率也隨之增加,這些新生兒出院後仍面臨許多問題,患病率高、後遺症多,而早産兒、高危新生兒的醫療照顧是一個長期的連續過程,住院治療只是第一階段,隨訪是住院治療的連續,需要較長時間。如何提高高危新生兒的生存品質、減少後遺症,這不僅是患兒家屬最為關心的話題,也是新生兒科醫護人員奮力攻克的難題。在西安交大一附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新生兒科主任及護士長的帶領下,新生兒科團隊不斷探索、鑽研和創新,通過探索得出早産兒、高危新生兒出院後的管理是延伸醫療服務的最佳對策,為患兒和家庭提供個體化的指導和服務,對早産兒/高危新生兒的管理和干預做到“三早”,即早隨訪、早發現、早干預,盡最大可能改善高危兒的遠期預後,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西安交大一附院給參加活動的家庭贈送嬰幼兒養育教科書(攝影 楊薇)
“早産/高危新生兒隨訪門診”的成立預示著交大一附院新生兒科乃至西北地區新生兒的救治水準又邁向了一個新臺階,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引領下,將加強與眼科、影像科、耳鼻喉科、康復科、小兒神經、小兒內分泌、小兒呼吸、小兒心臟等多學科多專業的跨學科合作,通過增強合作、優化流程、促進溝通、技術互補等措施,持續提升業務水準和服務品質,為陜西省乃至西北地區的早産兒、高危兒提供更加質優便捷的醫療服務。
西安交大一附院給參加活動的家庭贈送嬰幼兒養育教科書(攝影 楊薇)
此外,在授牌儀式結束後,新生兒科護士長段旭鋒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就早産兒出院後的營養管理進行了講解。早産兒在醫院的成功救治並最終回到媽媽的懷抱,只是早産兒美好開端的第一步,回歸家庭後的悉心照顧和科學養育是助推早産寶寶完成追趕性生長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