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陜西省政府第11場政策例行吹風會現場(攝影 宋佳)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宋佳):6月5日,2018年陜西省政府第11場政策例行吹風會舉行,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王紫貴,陜西省教育廳民辦教育處長呂元,陜西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長、陜西省教育綜合改革辦公室主任石光華,陜西省教育廳財務處長靳華鋒,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長趙春平,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高專委常務副理事長李維民,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姜波,西安教育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斌出席會議,共同對《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做了詳細解讀。
2016年,國務院、教育部等先後印發多個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文件,從法律、政策層面破解民辦教育發展矛盾。在此背景下,陜西省出臺《實施意見》,立足陜西省民辦教育發展階段和實際,紮實推進分類管理改革,切實提高民辦教育品質。
體現陜西特色,打造教育名片
王紫貴在發言中説道:“陜西省民辦教育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是陜西教育事業的一張靚麗名片。”因此,《實施意見》也具有鮮明的陜西特色,在人才、資金和土地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
呂元介紹:“人才方面,我們探索建立了民辦學校教師交流制度,對於跨區域流動的教師,我們落實好社保關係的轉移接續政策,同時做好學校老師的人事代理戶籍遷移等等方面的服務。”在資金方面,陜西省每年投入4億元設立了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此外,對於以非科教用地形式取得土地的民辦學校,分類登記以後選擇非營利性發展道路之後,可以變更用地性質。
“這三個方面措施都是我們在廣泛的調研,深入的論證又大範圍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的,旨在破解制約陜西民辦教育進一步健康發展的瓶頸問題。” 呂元説道。
改革核心:民辦教育分類
實施民辦學校分類,是民辦教育領域的重大教育綜合改革。按照《實施意見》,將民辦學校分為兩大類,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和營利性民辦學校,改革的核心是分類登記、分類管理,實行差別化的扶持政策。
呂元表示:“不同的扶持政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稅收,另外一個是土地,第三個就是收費。”
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享受相關的稅費優惠政策,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稅費政策與同級同類的公辦學校同等待遇。營利性民辦學校的稅收參照各地的高新技術企業執行。土地方面,所有民辦學校的建設用地該屬於科教用地,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取得土地的方式與公辦學校等同,以劃撥等形式取得建設用地,營利性民辦學校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取得建設用地。在收費方面,民辦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實行市場調節價,非營利性民辦中小學的收費由各地市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關於民辦學校的性質分類,石光華強調:“無論是營利性民辦學校還是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都必須堅持教育的公益性根本原則,這是實施分類改革的核心要義,也是制定分類改革政策的前提和基礎。”
以財政扶持助力民辦教育
靳華鋒介紹了陜西省對於民辦教育的財政扶持政策,他表示: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各級財政預算安排民辦學校的教育經費24.56億元。 陜西省級財政繼續設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每年安排4億元,用於支持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內涵發展。陜西省各市區根據實際自主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由設區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使用,用於支持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發展。
二是創新財政扶持方式。陜西省各地、各部門建立健全政府補貼制度,明確補貼的項目、對象、標準、用途。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標準和程式,建立績效評價制度,制訂向民辦學校購買就讀學位、教師培訓、課程教材、科研成果、政策諮詢等教育服務的具體措施。
三是落實同等資助政策。民辦學校學生與公辦學校學生同等享受助學貸款、獎助學金等各項國家和地方資助政策,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學生全面享受“兩免一補”政策。民辦學校要建立健全獎助學金評定、發放等管理機制,應從學費收入中提取不少於5%的資金,用於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專家為民辦教育獻良策
李維民在會議最後對《實施意見》做出評價,他説道:“《實施意見》的發佈受到了很多的好評,也是民辦教育立法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民辦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過了一條穩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和我們陜西的立法先行、立法科學、立法指導密不可分。”
同時李維民還為《實施意見》的落實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政府層面對民辦教育要多支持、多服務、多監管;二是要抓品質,注重民辦學校的內涵發展、品質發展、特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