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劉君慧):6月27日,延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決勝脫貧 向黨獻禮”新聞發佈會。會上,延安市延長縣委常委、副縣長張明就延長縣扶貧産業培育和發展工作情況作了簡要介紹,延長縣經濟發展局局長王安軍、延長縣扶貧局副局長楊宏賢一同出席會議。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決勝脫貧 向黨獻禮”新聞發佈會(攝影 劉君慧)
近年來,延長縣堅持把産業扶貧作為治本之策和重中之重,堅持“政策引導、以産促脫、系統推進、整體提升”的工作思路,以扶貧産業培育為重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主攻産業扶貧軟肋,補齊利益分配短板,全面提高産業扶貧精準度,統籌謀劃農村産業發展,推進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共同增收致富。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升産業發展整體水準。圍繞優勢特色農業産業提質增效,建成垣區32萬畝優質蘋果生産基地、川道3萬畝綠色瓜菜生産基地、黃河沿岸5萬畝特色農産品基地和全域生態畜禽養殖基地。加快建設有機農特産品基地縣,建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專業鎮4個、專業村63個,實施果園防雹網1.7萬畝。著力推進蘋果産業後整理,建成4.0智慧選果線1條,引進冷鏈運輸企業1家,在建萬噸氣調庫2座、選果線1條,建立大中城市直銷窗口25個,農超對接5家,開設網店311家。
加大重點區域扶持力度,精準補齊産業發展短板。新建改造果園4.3萬畝,建設大棚弓棚2170座,發展特色種植3萬畝,養牛7620頭,養豬5萬頭,養雞11萬隻,實現了所有村戶特色産業全覆蓋。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産業。探索建立“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有效解決貧困戶發展産業面臨的資金、技術、行銷等難題。三年來,通過“以獎代補”政策引領,延長縣新成立合作社136家、共達到430家,吸收帶動群眾4200余戶。
堅持長短結合,建立農民增收致富産業。投入2.3億元産業扶持資金,通過長短結合建産業的辦法,幫助3574戶貧困戶建起梨果産業,980戶建起棚栽産業,609戶建起葡萄産業,768戶建起花椒産業,補充發展畜禽養殖3161戶、蘑菇養殖352戶、小雜糧等特色種植1419戶。
壯大集體經濟,多方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注入資金2258萬元,在98個行政村設立互助資金協會,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投資6.1億元,實施71MW光伏扶貧電站項目,3053戶貧困群眾每年戶均可收益3000元,持續20年。陜西供銷集團延長果業公司在7家企業(合作社)注入股金2500萬元,帶動903戶貧困群眾發展現代農業精準扶貧産業,戶均年分紅1384元。每年兌現貧困人口公益林效益補償資金173.7萬元、退耕還林資金674.3萬元。啟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試點村15個,培育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68個。
據悉,延長縣將不斷鞏固提升産業扶貧成效,著力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提升蘋果産業品質效益,推進“三菜”並舉發展,發展適度規模養殖産業,加強農特産品牌建設和行銷體系建設,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加快農業産業現代化。促進油氣資源轉化利用,推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開發,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發展,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産業,支持發展電商物流産業,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