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長安區:基層黨建凝聚合力 鄉村振興煥發生機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7-04 18:08:31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七月荷塘滿池飄香,來自西安周邊的自駕遊客從環山公路長安段開往西安市長安區王莽街道清水頭村,順著平坦開闊的通村路,直達千畝荷塘,賞荷花、逛農家,避暑消夏。“多虧了村兩委會把硬化路修到農家樂和景區門口……”農家樂經營戶徐亞華説起家裏的新光景:“每年荷花盛開,農家樂都要提前預訂,一天毛收入上千塊。”

  奔著“鄉村振興”的目標,清水頭村黨支部從改造基礎設施入手,修繕通景路、建設觀景廊道、扶持農家樂發展,將20戶貧困戶納入産業幫扶,給村裏帶來看得見的真效益,全村51戶農家樂讓農民足不出戶家門口掙錢,鮮桃和蓮藕年産值達到1.4億元。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在創新農村基層治理的實踐中,長安區積極探索“黨建+”模式,充分發揮黨建核心引領作用,圍繞經濟發展大局,以基層黨組織為戰鬥堡壘,以領導幹部為帶頭示範,以廣大黨員為先鋒,一線推動,進位爭先,全面鋪開惠民項目落實,不斷拓寬群眾致富渠道,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選優配強鄉村振興路上的“火車頭”,建立起幹事創業的好班子,長安區以“兩委”換屆為契機,制定了《全區村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第十次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實施方案》,指導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工作,嚴格程式,規範操作,在致富能人中選出政治過硬的黨員,吸納進村“兩委”班子,堅持從機關選派優秀幹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優化村級幹部隊伍整體結構。長安區還對全區新任村級班子成員進行培訓,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梁家河大學問、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抓好脫貧攻堅等內容,以專題講座、現場教學、分組討論、集中交流等形式,不斷提升村“兩委”幹部思想理論水準,增強村黨支部核心戰鬥力。

  發揮黨校陣地熔爐作用,建立起培養農村黨員後備力量的主陣地,長安區不斷完善“一核兩委一校一會”治理體系,初步形成以村支部為領導核心,村委會和村監會為自治和監督組織,街道黨校為農村黨員和後備幹部的黨性鍛鍊熔爐,村民評理會為化解矛盾、文明鄉風主陣地的城鄉治理體系,作為“一核兩委一校一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街道黨校打通了“黨建最後一公里”,實現了黨員教育培訓的全覆蓋,讓廣大普通農村黨員系統地接受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目前,長安區建立基層黨校21個、培訓學員1820余名,優化了農村黨員隊伍年齡和知識結構,提升了農村黨員幹部綜合素質。

  把黨建與精準扶貧擰成“一股繩”,長安區全面推進“黨建+脫貧攻堅”,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黨建,將農村黨支部作用擺在重要位置,採取選派第一書記協助、開展班子研判和整頓、加強培訓教育等措施建強村支部班子。強化“三大引領”,持續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組織2801名黨員幹部與貧困戶結對子,用好“民情大數據地圖”,開展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工作。深入實施建強堡壘、鐵軍助推、補短創亮和督導問效等“脫貧攻堅黨旗飄四大行動”,全方位、立體式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建立定期研判、責任清單、季度考核排名、第一書記召回、村幹部補貼與脫貧攻堅績效掛鉤、培優樹優等六項制度,持續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的有機融入、同頻共振。

  如今,脫貧攻堅主戰場也已成為鍛造幹部的“練兵場”,在五台街道羅漢坪村、大瓢村等陜西省定貧困村,村黨支部領導成立合作社,推廣中蜂養殖,吸納貧困戶入社,已發展中蜂2000余箱,累計增加收入50多萬元。魏寨街道白廟村黨支部壯大集體經濟,“花海梯田”旅遊項目成效初現,指導農戶發展“漁家樂”,幫助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一個個黨建促脫貧、謀振興的小故事,折射出基層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助推“鄉村振興”煥發出勃勃生機。(文 楊丹 編輯 吳宇婷)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