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天能掙150元,一個月有4000多元收入。雖然辛苦些,但要脫貧還得靠自己幹。”近日,在鎮安縣城務工的廟溝鎮蒿坪村貧困群眾楊應民説。目前,像楊應民一樣,鎮安許多貧困戶都拋棄過去“等、靠、要”思想,在各級幹部的幫助下,由過去“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靠自己雙手勤勞致富。
去年以來,鎮安以精神文化扶貧為抓手,堅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組建了縣鎮村三級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團、典型人物宣講團、道德模範事跡報告團和文藝宣傳團4支宣傳隊伍。創新推行了“戶分四類”“一約四會紅十條”“愛心超市”等三大創新做法,引導群眾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增強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截至目前,全縣對勤勞致富戶、脫貧光榮戶、道德模範等2000余人進行了表彰獎勵,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編寫了《不忘初心·閃耀脫貧》先進典型文集,拍攝了《老師明天見》《栗鄉清風》等扶貧微電影,創作了《一個都不能少》《扶貧路上》等50多個精神文化脫貧小戲小劇。全縣修改村規民約650多條,徵集優秀家訓22篇,開展道德講堂450次,評選“十星級文明戶”1萬多戶,評選農村身邊好人600人次,形成“勤勞光榮、安貧可恥”的脫貧正向獎勵機制,激發了全縣群眾勤勞致富的精氣神。
結合“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該縣積極推行新民風建設,一方面,深入宣傳“一約四會紅十條”,有效解決了“紅白喜事講排場、送禮隨份搞攀比”導致群眾致貧返貧問題。另一方面,在全縣148個村建立“愛心超市”,貧困群眾憑“愛心積分卡”兌換領取同價值的自選商品。目前,全縣“愛心超市”累計收到捐款400余萬元、生活日用品7萬多件。(通訊員 陳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