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只要家裏養殖的烏雞、生豬能賣出去賣得好,我也不出門打工了,現在最著急的就是趕在雨季前把豬圈建成,申書記為村子打開了農副産品銷路,我要爭取今年再多養些,以後的日子,我有信心讓家人過得更好。”7月16日,陜西省安康市鎮坪縣曾家鎮千山村村民李美平擦了一把汗,微笑著説。
提起千山村第一書記申良,村民們大都是這樣評價的:“辦事實在,平易近人。”話語不多但包含了高度的褒揚。申良是西安航空學院團委書記,2017年被選派到安康市千山村任第一書記,短短一年時間裏,他無畏艱險爬遍“千山峰”,成為地地道道“千山人”。與這個大山深處的村莊真正融為了一體。
對於申良,李美平伸出大拇指説道:“去年,申書記自己開了一整天車送我們全家到西安交大一附院,並跑前跑後聯繫專家教授給我愛人看病治療,知道我們家困難,三萬多的治療費在他的多方協調下,醫院只收取了一萬元的手術費,後來大部分也報銷了,最重要的是折磨我愛人多年的病痛終於徹底治愈了”。
不忘初心紮根農村 從倍感壓力到全心投入
千山村地處大巴山腹地,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大溝深交通閉塞,全村一共332戶人中近200戶就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且居民生産生活條件落後,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説實話初到該村時,心理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看著這樣落後的村貌、窮困的村民,有點無措,不過很快就想通了。”申良説:“黨和國家對扶貧工作這樣重視,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此強烈,既然來了就俯下身子腳踏實地的幹,只要努力、只要用心,一定會有成果,必須要讓村子發展起來。”
申良加班加點完善資料學習政策
八、九月的陜南正是雨季,申良白天上山入戶,足跡遍佈了千山村近五十平方公里的山山峁峁,和群眾深入談心了解情況,晚上和村“兩委”幹部懇談交流,還常常學習各類扶貧政策到深夜。“沒有一點時間是允許浪費的,分分秒秒都在忙,才有可能打贏脫貧戰。”申良説。2017年底扶貧工作考核時,鎮坪縣委派來的考核組幹部翻看他寫的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誌,感慨的説道:“還從沒見過這麼認真記錄的駐村日記。”
申良翻山越嶺入戶對接
擼起袖子努力奮鬥 小小山村發生大大變化
在大量調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數據和資料後,沒有農村工作經驗的申良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業人士,現代農業企業負責人,以及陜西省內新農村發展建設好的村支書等人士開展多次座談,精心確定扶貧工作的方向、路線和措施,最終,目標鎖定在了産業發展上。申良説:“這裡有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的烏雞,有聞名遐邇的鎮坪臘肉,有一腳踏三省的區位優勢,更有綠色、生態、健康産業發展所必須的天然優美環境。”申良將這些視為“寶貝”,他始終相信,産業是核心,村集體經濟壯大是根本。此後,他一刻也不停歇,聯繫企業外銷,搭建電商平臺,推動成立合作社,發展訂單式種養殖,終於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生産規模提升和銷售渠道拓展兩條線路同時打通,短短的幾個月過去了,農副産業銷售額近百萬元,貧困戶口袋裏有錢了,發展生産的積極性得到顯著調動。
大事小事,只要是群眾的事,他都會去做。一年來,在他的努力下,村新民風文化廣場建好了,被洪水衝垮的“便民橋”得到了維修翻新,村委會的硬體設施逐步完善,千山村有了明顯變化,“回過頭看時,至少我確認自己努力過。以後,我還要和大家一起努力,把村子變得更好。”在給村黨員上黨課時,他如是説。
安康市千山村以“誠孝儉勤和”為主題的新民風文化廣場
安康市千山村各類山村農副産品逐步形成體系
以情動人 把真心留在大山深處
説到融入農村帶動農戶,申良略顯嚴肅的説:“想把農村工作搞好,就要始終相信農民是最淳樸的,就要把自己的真心拿出來和鄉親們交換。”申良把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當成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他拿過手機翻出名為“千山我的家”的農戶微信群,“我們常常在裏面交流,既增加了溝通,也更便於精準施策。”申良笑著説。走在鄉村路上,村民們幾乎誰見到他都熱情高興的打招呼。
與村民之間的感情搭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申良用真情點點滴滴日積月累起來的。他多方協調,為村上危房改造和異地搬遷戶籌措資金,順利完成了房屋的改造和建設問題,使該村終於實現了戶戶安居樂業。他網絡眾籌,為該村留守兒童打造“科技園地”購買各類文學書籍、物理化學實驗儀器和科教模型。他推進“愛心超市”,弘揚睦鄰友好、勤勞致富正能量。他號召捐款,為村上大病患者募集治病費用,為五保戶送去過冬棉被,為老年人送去花鏡、護膝。他和農戶一起打豬草,喂牲口,收玉米.....
申良參加勞動幫助農戶生産生活
清理村道路障維護交通
申良一心撲在扶貧上,被安康市委評選為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一年來,他不辭辛勞幫助困難群眾解決住房問題,卻沒顧上維修自己漏水的房屋;他四處籌措資金幫助貧困學生圓大學夢,卻錯過了見證自己的孩子步入學堂;他長途驅車送患病群眾前往西安看病住院,卻推遲了父親的心臟手術;他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卻無暇顧及自己的父母妻兒……談起以後的打算,他説:“今年要實現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增收,還有很多的事要做,要認真學習貫徹梁家河精神,讓千山更美,老百姓的生活更好。”(供稿 文/圖 西安航空學院 編輯 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