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條措施促進陜西省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7-27 17:00:42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7月27日,陜西省營商辦、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二場,提升企業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專題發佈會。陜西省商務廳會同西安海關、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省分局、陜西省口岸辦,就單證辦理、通關便利化、口岸建設、外匯管理等七個方面制訂的促進陜西省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措施進行的通報,共涉及28條措施。

28條措施促進陜西省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提升企業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專題發佈會現場(攝影 柳洪華)

 “三減三推”提速進出口單證辦理 加快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

  發佈會上,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唐宇剛介紹具體措施時指出,陜西省圍繞減少申報材料、減少審批環節、減少企業跑路、申報事項推行無紙化、申報信息推行表格制、審批結果推行網上簽,施行提速進出口單證辦理“三減三推”舉措。

  “在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中,商務廳全面下放事權,截至2018年5月,將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及變更的行政事權,全部下放至各市(區)商務主管部門和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各個片區。同時商務廳還著力減少審批環節、實行容缺受理,大力推動無紙化進程。”唐宇剛説道。

28條措施促進陜西省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唐宇剛(左)通報促進陜西省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具體措施(攝影 柳洪華)

  在促進通關便利化和口岸建設上,不斷優化通關流程,進一步簡化通關環節、優化通關流程、壓縮通關時間、降低通關成本。全面推行報關報檢和施檢無紙化,利用“互聯網+”,推廣海關單兵裝備使用。其次實行貨物預檢驗、降低進出口動植物抽檢頻次等制度和措施,在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行進口食品“空檢陸放”查驗模式,提高通關效率。

  據西安海關副關長龍承偉介紹,2018年上半年西安關區高級認證企業平均通關時間1.07小時,與全國企業平均通關時間4.72小時相比,縮短了3.65小時。

  除此之外,陜西加快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建設和應用,促進“單一窗口”與金融、保險、電商、物流、郵政、民航、鐵路港口、碼頭等相關行業對接。同時提升鐵路口岸運行效率,促進中歐班列高效運行;促進口岸功能不斷豐富,推陸運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和空運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建設、促進航空口岸在延安、榆林兩市開放、籌劃申請設立植物種苗進口指定口岸。

  縮減外匯業務辦理環節 放寬外商投資市場準入

  陜西還在外匯辦理、外商投資方面推出便利化方案。陜西省著力壓縮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辦理時間,將辦理時間由20個工作日壓縮至即時辦結;同時,縮減外匯業務辦理環節、清理整合部分資本項目外匯賬戶。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省分局副局長李學武指出,在2018年上半年陜西完成清理整合9類資本項目外匯賬戶,廢止5類賬戶,保留4類賬戶。

  此外,陜西省積極落實國家統一部署,落實取消或放寬汽車、船舶、飛機等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的承諾,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程式,實行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快推進寶雞市和西安市閻良區新設綜合保稅區建設和驗收等,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優化的産業鏈,吸引國際知名企業來陜投資。

  據了解,對不涉及國家特別管控措施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變更),在陜西省實施備案制管理,目前已在陜西省推行外商投資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3個工作日內完成商務備案;涉及國家特別管控措施且屬於審批管理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變更),將審批時間由45-90個工作日壓縮到10個工作日以內。

  陜西省口岸辦專職副主任陶紹卿介紹,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單一窗口”業務覆蓋率達到了80%。進入7月份以後,按照國家口岸辦的統一部署,陜西省口岸辦組織開展了關檢融合統一申報、航空和鐵路艙單業務培訓,預計在2018年第三季度,陜西省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辦理主要外貿業務的覆蓋率將達到100%。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