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漢陶俑歷經兩千年首次“同框” 共塑中華民族獨特文化氣質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8-07 20:55:50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馬淑媛):8月7日,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漢景帝陽陵博物院主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辦的“跨越時空的邂逅——秦始皇帝陵與漢景帝陽陵出土陶俑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展,展期為一年。據了解,經過兩年多的悉心籌備,秦俑與漢俑歷經兩千多年首次於此“同框”對話,亮點頗多。

  秦漢陶俑歷經兩千年首次“同框”   共塑中華民族獨特文化氣質

  “跨越時空的邂逅——秦始皇帝陵與漢景帝陽陵出土陶俑展”開幕式 (攝影 王丹)

  本次展覽匯聚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文物141件(組),在對漢景帝陽陵陶俑予以充分展示的同時,也為秦陵與漢陵、秦漢陶俑比較研究提供了平臺。

  自春秋起,作為一種替代活人殉葬的偶像,俑逐漸成為中國古代喪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盛行“事死如事生”理念的秦漢時期,俑文化更是達到了新的高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秦始皇帝陵出土的秦兵馬俑和漢景帝陽陵出土的漢俑。歷史背景和精神風貌的變化投射到秦始皇帝陵和漢景帝陽陵陪葬的陶俑身上,使得它們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神態特徵和表情變化,細細觀賞,便可追溯隱藏在其背後的大時代。

  秦漢陶俑歷經兩千年首次“同框”   共塑中華民族獨特文化氣質

  彩繪陶塑衣式舞樂俑 (攝影 王丹)

  談及秦俑與漢俑的區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交部講解組組長馬靈芝表示,雖然秦俑和漢俑同為土與火塑造而出的陶質軀體,其製作時間也相差不到百年,但其不同之處十分明顯。秦始皇帝陵兵馬俑高大雄壯,肅穆威嚴的神情營造出了一種大戰將至的壓抑氛圍,而漢陽陵的各類陶俑卻僅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其多變的造型和輕鬆的神情使人能夠直觀的感受到瀰漫于眉宇間的愉悅和煙火人間的溫馨。

  秦漢陶俑歷經兩千年首次“同框”   共塑中華民族獨特文化氣質

  採用秦漢陶俑對話形式進行展品陳列 (攝影 王丹)

  與以往舉辦的常規展覽有所不同,本次展覽創新感十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陳列展覽部副主任邵文斌在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表示,本次展覽是以秦漢陶俑為主題的原創展,因秦俑和漢俑在形體上差異過大,設計師在考慮展品陳列方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最終確定採用以陶俑之間的兩兩相望的對話形式進行陳列。這樣的創新形式弱化了因陶俑大小不同而帶來的視覺差異,趣味性十足,利用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的方式傳達其背後的文化歷史信息,年輕人接受度高,達到了最佳的展示效果。

  秦漢陶俑歷經兩千年首次“同框”   共塑中華民族獨特文化氣質

  前來觀展的遊客絡繹不絕 (攝影 王丹)

  近日,陜西西安迎來旅遊旺季,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每日都會迎來諸多海內外遊客。通過本次展覽,遊客可以辨源識流,從中感受到秦漢文化的傳承、變化與發展。通過秦漢陶俑定格了2000多年的形態和神情的對比,感受到最為純粹的秦人和漢人及背後所蘊含的時代特徵。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