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名村幹部自掏千萬元 引進垃圾分類
西安晚報  2018-08-13 18:03:48

  “以前,垃圾隨手丟。現在,連孩子們都有了環保意識,非但垃圾不亂丟,走在路上見了塑膠袋、煙頭還搶著撿。”8月3日,西鹹新區涇河新城永樂鎮南流村村民趙娟説起村裏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讚不絕口。

  村民們告訴記者,前幾年,南流村也曾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家家門口擺放垃圾桶,每戶每月交10元垃圾費,村上集中收集。家門口是乾淨了,可收的垃圾都倒進廢棄的磚窯土壕,到了夏天,難聞得很。

  而2017年8月起,這樣的“尷尬”一去不返。村上推行垃圾分類,每戶不用交垃圾費,唯一要求是,按“可腐爛”和“不可腐爛”類別,把不同垃圾丟進不同的垃圾桶。

  “垃圾分類這事兒,總共只用了4個月時間。我得給我們的村幹部們點讚。”南流村黨支部書記郭俠講,2017年4月的一天,鎮上開了愛我家園環境衛生整治會議,要求各村對收集的垃圾進行填埋。回村以後,村上開會研究此事。有村幹部提出異議,認為垃圾填埋不合適,説到底還是污染環境,不是長久之計。另有村幹部提出,曾在外地見過一種農村垃圾分類的新模式,垃圾不填埋,分類收集和處理,可以變廢為寶。

  這名村幹部的話引起響應:“投資不怕,不讓村民們出錢了,咱們村幹部拿錢,給鄉親們辦件實事”。

  同年4月,郭俠帶村幹部們到南方進行考察。可據郭俠講,考察回來,她心底卻突然沒了底:“設備和車輛採購、處理站場地建設等費用加起來,至少1000萬元。雖説,我們的村幹部家境大多比較殷實,有的經營磚廠、有的經營預製廠、有的跑貨運、有的開店面,可要大家籌出這麼多的錢,恐怕難。”

  就在郭俠以為這事兒沒準要黃時,幾個村幹部表示願意出錢。就這樣,6名村幹部自掏腰包籌了1000多萬元。

  為提高村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南流村開展垃圾分類模範戶的評比活動,垃圾分類做得好的,發放流動紅旗,獎勵物品。

  與此同時,南流村垃圾處理場站的環保超市也開始營業。

  據郭俠介紹,目前垃圾處理站對全村648戶家庭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每天處理的有機垃圾可生産100公斤有機肥,可用於農業種植和園林綠化;而不可腐爛的垃圾經處理,變成陶瓷灰,可用於建材、路基和保溫材料等。

  垃圾分類一年來,南流村村民環保意識明顯增強。而南流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垃圾分類示範村,慕名前去考察學習的接二連三。(記者 于忠虎 見習記者 翰飛) 

編輯:李妍